方式放下它们,种子便得以存活。
⑦但是并非所有的母体植物都是在白天完成产籽的,许多植物是在夜晚开花产籽的,因此,它们不能靠颜色和气味来吸引动物。比如,在晚间活动最多的是蝙蝠,但是蝙蝠天生是色盲,对色彩熟视无睹。如何吸引这些夜间的访客为自己服务呢?母体植物开始动起了不少心思,它们发现蝙蝠夜间觅食全靠超声波,通过发出超声波,遇见障碍物阻挡,然 后确定食物的位置。因此,在夜间只有越大越明显的事物才能吸引蝙蝠。为此,母体植物们开始使劲分泌体内的能量和所有营养,让花尽量长得大些,再大些,以方便蝙蝠发现。结果,它们成功了,最终蝙蝠选择了它们。
⑧来年,这些被动物散播在各处的种子都已长大,足够健壮,足以抵挡一切降雨来袭,当洪水退去后,无恙的它们将继承一个崭新的亚马孙大地。而这一切都基于它们母辈的智慧和不计报酬的牺牲。(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7期)
13.请在第②段中找出体现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把它抄写到下面。(2分)
14.文中第①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文章③—⑥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他们与第②段在结构上属于什么关系?(2分)
16.亚马孙植物是如何吸引动物为它们运送种子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4分)
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17—22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平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⑤,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来源:Z.xx.k.Com]
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体兼彩:(兰花 )兼有各种颜色。⑤文王、孔子、原之徒: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这一类人。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陶后鲜有闻( ) (2)宜乎众矣(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来源:学科网]
19.下面莲花的特点分别象征了君子怎样的品性?(2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0.乙文以人喻花,把兰花比作孔子、屈原等一类人,二者的相似之处在哪里?请用申文中原句回答。(2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21—22题。(5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的 。(2分)
2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3分)
五、作文(任选其一,50分)
题目一:请以“ 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荣誉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荣誉来自奋斗,伴之于追求,托之于鲜花、掌声、美酒,施 至于赞叹的一句话,羡慕的一凝眸,深情的以拥抱。
请以“荣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如果选题目二,不能以“荣誉”为题目;②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