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中国印度美国
钢产量(千克)2.374538.3
发电量(千瓦时)2.76 10.92949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2分)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29(9分)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识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又是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取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单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明治政府颁发 1872年日本 1876年日本 官办八幡
的地契 第一列火车 的新式学校 制铁所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3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2分)
(3)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分)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2分)
30、(6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 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个成员国。
请回答:
(1)完成下表: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2分)
两大敌对集团分裂后果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三国同盟和 ① 世界性
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
第二次分裂和轴心国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
⑵据材料一,推动“日不落帝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2分)
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区域影响和国际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