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考试乐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甘肃中考 - 兰州中考 - 正文
兰州2012年中考大纲出炉 名师解读并提备考建议
来源:兰州晨报 2012-3-29 9:00:10
内容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考试范围:以九年级内容为主,兼顾八年级内容。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识图与作图、实验探究、论述与计算等)约占60%。

  试题结构及比例:物质(约占10%),运动与相互作用(约占30%),能量(约占60%),科学探究(具体内容包含在上述单元中)。

  考试内容:

  ●物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说明:本部分内容只涉及基本概念和规律。

  ●运动与相互作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说明:“声和光”只涉及基本概念和规律。

  ●能量: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说明:不涉及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比热不涉及复杂计算。

  全面交流复习提高解题技巧

  ★点评

  科学院中学高级教师温建军:

  ●命题依据:《大纲》中的考试范围“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八年级内容。”是今年的一个新的变化。往年的考试范围是从教科书的第七章到第十六章的内容,而今年的考试范围将覆盖整个八、九年级的内容,这些变化务必引起广大考生和老师的注意。“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识图与作图、实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中考要求的六大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考试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其中特别要注意:“分析综合能力——这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这是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方面);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区分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这是不少学生比较“怕”物理的一面,也是考试时拉开考生分数的重要手段)。特别要提醒广大考生和老师注意的是,今年的考试范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备考建议:

  1.复习过程应系统、全面。从近两三年兰州市中考物理试题来看,每套试卷共有约33-34道小题,其中知识点的覆盖面还是比较宽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对所考范围内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力争做到不留死角。系统、全面的复习要以课本作为第一参考资料。利用好课本上的资源,不仅包括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一些如科学窗、阅读材料等内容,这些都是出题教师的好素材,所以不能用做题代替对书本的复习。

  2.合理使用复习资料。现在的复习资料很多也很杂,最好按照学校老师的安排以一本复习资料为主,练习要适度,要围绕考试内容展开。

  3.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中考内容较多,仔细分析中考试题会发现有些内容是必考的,也就是所谓的重点,如欧姆定律、功和功率等知识。考生应在这些重点内容的复习上多下一些工夫,并且对知识会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4.会做难题是考出高分的必要条件。中考难题在哪儿?从中考试卷的分析就会知道。对考生而言,主要存在理解一些物理概念上的偏差、运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这就导致考生答题时思路不正确、列不出正确的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对一些探究题感觉无从下手等。因此,复习阶段要涉及一定量的难题,锻炼自己解难题的本领。

  5.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一般考生复习过程主要是埋头做题。要达到一个好的复习效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掌握知识的规律,不能蛮干。要知道,复习是一个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复习应根据考试内容的要求从一般的记忆、理解、掌握到熟练掌握、提高、能力增强等。每一阶段都安排一定的时间,每一部分知识内容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名考生应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时间要细化到每一天,在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好每一天的复习任务。

  6.调整好心理状态。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无疑也是中考复习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

NO.5化学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简答、实验、计算等)约占60%。

  试题内容比例:科学探究与化学基本实验(约20%),身边的化学物质(约28%),物质构成的奥秘与物质的化学变化(约3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2%),化学计算(约10%)。

  考试内容:

  对各知识点考核的水平要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准则,对下列内容在命题中予以限制:

  ●科学探究:考查考生针对科学性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科学实验的能力;考查考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知识内容:不要求5种或5种以上的物质的鉴别;不要求不加任何试剂的物质鉴别;知道常温下固体溶解情况(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划分依据,记住常见易溶物质和难溶物质;能识别固体溶解度曲线,能从曲线图中获取溶液、溶质、溶剂的有关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要求有关溶解度、结晶、析晶的有关计算;只要求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概念计算和加水稀释的计算;知道蒸馏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对其原理、装置不做要求;对尿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等化肥只要求识别,不要求写化学式;知道常见的有机物,除CH4外,不要求记忆其他有机物的化学式;不要求识别复杂的物质构成;知道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不要求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及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在给出元素周期表和原子序数的前提下,能找到指定的常见的元素;只要求会判断一些易分辨、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判断,只限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不包括氧化物与酸、碱、盐的反应;只要求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计算);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不要求多步反应的计算、过量计算、类似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差量计算;对用字母表示的计算不做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现象(如呼吸、食物腐败等);知道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实验考查

  ★点评

  科学院中学化学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袁方:

  今年中考化学学科考试与2011年完全相同。试题类型,试题难易度,试题结构,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考试能力要求均不变。所以,考生在今年的化学复习中首先要稳定心态,仍然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复习,难点突破科学探究实验题。

  1.强化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这一阶段复习中,考生要回归教材目录,构建知识网络,点面结合,把相关知识放在一起,检查知识网络有无疏漏。考生通过完成近三年兰州市中考试题,分析出自己在哪些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点上还存在问题,考生还可以将做错的题,按题型整理在错题集上,进行修正,找出不足。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最好每天做定量练习,对自己考试试卷认真做数据分析,将错误归因,并回到书中找解决办法,才能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2.明确考点,有的放矢。对于《说明》已经说得非常清楚的:不要求5种或5种以上的物质的鉴别;不要求不加任何试剂的物质鉴别;不要求有关溶解度、结晶、析晶的有关计算;不要求多步反应的计算、过量计算等,考生没必要在这些内容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习,否则既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又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

  3.把握学科特点,重视实验。重视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气体制备收集、除杂、鉴别、溶液配制、实验设计与评价等是考查重点。三大气体的制取年年考,是必考题,还会以不同的考查形式在今后中考试题中出现。因此,复习中,考生应把书上典型实验过一遍。

  4.改变学习方式,突破科学探究。中考命题趋势逐步渗透有关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考查。包括:对图表或数据的处理分析、实验设计、评价实验方案,这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科学探究是新课标之本,也是考题的难点。试题设置情境新、考查方式新、综合方式新,所以,复习中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尽量动脑分析,动口表述,学生要讲思路、讲方法、讲技巧,要从试题中提炼出知识或规律。然后将知识还原到实际问题之中去,深化训练,提高能力。做适量的试题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提高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简答题和实验题的表达要准确。需注意的问题是:①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②回答问题要直接,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③回答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④不要写错别字。⑤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

 科学院中学教师就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科目提出备考建议——

  立足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NO.6思想品德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考试范围:七至九年级所学内容约占90%(其中七年级内容约占10%、八年级内容约占20%、九年级内容约占60%);时事政治(2011年7月-2012年4月国内重大时事政治)约占10%。

  试题类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考试内容:考查内容涵盖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内容注重渗透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渗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成长中的我: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我与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等。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等。

  立足基础知识兼顾时政热点

  ★点评

  科学院中学高级教师彭永平:

  ●2011年兰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有以下特点:突出基础性、以生为本、具有教育性、体现时代性、关注学生生活、鲜明地方性、设计开放性。

  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不会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答题角度单一,缺乏辩证分析;缺乏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这可能与平时的训练不够有关。

  ●备考建议:要立足教材,把握重点,兼顾时政热点。由于会考的特殊性质,在复习中不可能占用太多的课外时间。所以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兰州市2012年思想品德《中考指导》,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指导学生规范答题技巧,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尽量用专业术语答题,进入到思想品德学科的话语系统之中。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度,把时事政治学习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拓宽视野,提高知识层次。

NO.7历史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部分(20%),中国近现代史部分(35%),世界近现代史部分(45%)。

  试题类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朝的建立;商鞅变法;齐都江堰、长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孔子、“百家争鸣”)、统一国家的建立(陈胜吴广起义;张骞通西域;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史记》、华佗、张仲景;评价秦始皇)、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北民南迁和江南开发;圆周率、《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大运河、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的主要成就)、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等政权并立;宋词著名人物及代表作,《资治通鉴》;了解“四大发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中国近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中共一大;黄埔军校;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魏源、严复、詹天佑主要思想或成就)。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两弹一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