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改革大刀阔斧,但各界人士认为由于四六级特殊的地位,四六级改革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此方案称道之余,同时也认为四六级考试还有不少有待提高之处。
记者观察
游走于明确与模糊之间
新的四六级改革反映出标准制订者的终极态度是要通过考试指挥棒的作用,逐渐改变英语应试教育的现状。对此,无论是从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的言论还是从试题改革的特色都一目了然。
然而,社会各界很多人对新的四六级考试能否达到教育主管部门所预期的目的都抱怀疑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的考试体制是否真的会终结各高校将四级证书与学位新闻是否经过审核: 是否挂钩的现状。毕竟多年来,四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是推动英语学习走向应试教育、舞弊愈演愈烈的终极动因。
事实上,对此教育部的态度是模糊的。一句“各高校不必把四六级与学位证书挂钩,具体情况由各学校自行考虑”,和教育部过去多次针对此事件的表态如出一辙。
就像教育主管部门所言,四六级从来就没有与学位挂钩过,四级证书决定学位证书都是各学校自行操作的结果。但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各学校何必自己苦自己的孩子呢?原因在于,每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都会对各高校四六级成绩进行统计,并做出统计报表。数据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当这个统计数据可能转化为衡量学校外语教学水准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间接关系学校能否获得相应的财政拨款时,学校不得已而为之,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承担痛苦。
同时正是由于四六级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把学生推向考场,四六级考试的组考工作和复习资料成为一座金矿。尽管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再三强调组织考试并不会获利。但是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去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仅仅是一个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89年以来就违规集中各地考试费2.24亿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并从中支取相关考试费用等共1.9亿元。在这样一个考务垄断的平台上,考务人员、考试机密、考试辅导无不成了稀缺的资源,成为不法之徒觊觎的“圣餐”。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教学改革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业绩,四六级考试完全与学位脱钩,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尚存在一定难度。
四六级故事
苦乐轮回
凭借着自己还算不错的外语基础,尽管没怎么准备,70分的成绩也换来了一张四级证书。
四级的轻松过关让我的自信心无限膨胀,同时也为后来六级惨遭滑铁卢埋下了伏笔。在离考试只有半个月的时间里,《六级单词手册》只背到D,再做模拟题竟然发现一个学期的时间,自己的外语水平依旧徘徊不前。
六级考试那天,从来对于外语还算自信的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考场,连蒙带猜地做完试卷后,“完了”两个字在脑海中被放得无限大。考分更讽刺,59分的成绩让我成为全院的笑柄。痛定思痛,分析原因,自己六级之所以惨败关键在于过于轻敌。四级中很多词汇在高中已经学过,平时的阅读中也能经常遇到,所以凭借中学的语法和单词基础,过关并不难。
而六级在语法、词汇和逻辑结构上都大幅度提高。对于我而言,语法问题不是很大,关键是词汇量不足。自己在考四级时单词欠账太多,六级单词又没怎么学习,自然难以过关。
在以后的一个学期里,一本单词手册成为我随身携带的书籍。大约半个学期后,再做模拟题时,发现得心应手很多,此时我的奋斗已经不仅仅是拿一个证书,而是希望能够参加口语考试,一雪前耻。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第二次踏上六级考场时,坦然应对外语的心态再次回到我的体内。由于种种原因,73分的成绩使我无法参加口语考试,但我也成为了全院惟一一个六级比四级考得高的学生。回想起来,过于轻松得到的成果往往是埋葬斗志的坟墓,要取得更大的成果,没有捷径,也没有侥幸,只有脚踏实地。□刘勇
英语考核方式四六级最好
●北京新动力外语学校 教师 马振旗
任何考试都是一种取样考试,它只能测试全部能力样本中的一部分。四六级考试也不例外,它只能测试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大纲之外的内容则鞭长莫及。比如口语,现行的四六级口语考试系统就将部分学生展示口语能力的机会排除在外了,因为只有笔试在四级80分、六级75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口语考试,从这一点来说,四六级考试就不能全面体现所有考生的英语水平。但话又说回来,四六级考试毕竟已经实施了这么多年,考试从科学性、常模水平参照性等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如果说它不能反映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