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成人高考网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0年成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精选
来源:燕赵都市网 2010-10-12 【字体:小 大】
2010年成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B;3.D;4.B;5.C;6.D;7.D;8.C;9.B;10.A;

  11.A;12.C;13.C;14.D;15.C;16.A;17.B;18.C;19.B;20.D;

  二、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检:制止;

  2.秀:开花;

  3.泣孤舟之嫠妇:使孤舟中的寡妇哭泣;

  4.冀:希望;

  5.惊:使惊吓,

  6.佯:装死;

  7.逆:事先;

  8.卒:最终;

  9.贽敬:进见的礼物

  10.殆:大概;

  四、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一段文字: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方法。

  C。写出其中的两个对偶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A。请回答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批驳冉有,季路推卸责任。

  B。“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

  (1)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柙,比喻季氏攻打颛臾;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比喻颛臾被消灭。

  (2)将冉有,季路比喻看守虎兕与龟玉的人,虎兕出来行凶,龟玉被毁,是看守者的失职。

  C。此段话的论据是什么?

  名人名言理论论据。

  D。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演绎论证方法,

  (三)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

  请回答:

  A。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莺莺为即将离别而无限伤感的心情。

  B。前四句与后两句抒情手法有何异同?

  前四句是描写秋景,与送别的离愁别绪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愁绪,后两句将霜叶红说成离别人的眼泪染成,是把感情移植到景物的移情法,属于寓情于景。

  C。“霜林醉”中包含怎样的喻意?

  把霜叶红比喻成醉人的脸红,暗示离人难以自持的情态,属于暗示。

  (四)阅读《秋水》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3)这段的观点:五帝等人的作为,都是微不足道的;伯夷,仲尼是在自高自大。

  (4)论证方法:前三句,归纳法,后面,类比法。

  (3)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反诘。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A.划分这段话的层次

  这段话可分为三个层次:

  (1)开始至“有西餐”

  (2)“但茅檐下——每斤八文的孩子”

  (3)“所谓中国文明者,——”

  B。此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现实社会吃人。

  C。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D。找出这段话中的排比,对偶,比喻的修辞方法。

  排比: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对偶: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比喻:可以见各式各样的筵宴

  人肉筵宴 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

  (二)阅读散文诗《钱江夜潮》的一段描写:

  请回答:

  A。这里描写的钱江夜潮有什么特征?作者有什么感受?

  钱江夜潮声势浩大,作者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B。“雷霆”、“猛狮”、“碎银”分别喻指什么?

  “雷霆”比喻潮水声音巨响:“猛狮”比喻潮水的凶猛; “碎银”比喻江面上辉映的月光。

  C。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三)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A。这首诗作者是谁?诗的题目是什么?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这首诗作者是闻一多,诗名《发现》,写作与1927年,当时中国正是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这样的中国现实不是诗人所期望看到的中国,而是恶梦和恐怖。

  B。分析诗歌中的呼告,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艺术手法。

  呼号是呼喊和告之他人,“我来了”“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属于呼号,将作者内心中对祖国的炽烈的情感及对祖国的失望深深表达出来。

  “我来了”连用三次,属于反复,强调作者归国的心情多么迫切。

  “噩梦”“恐怖”“悬崖”属于比喻,表现了黑暗现实的可怕,丑恶。

  将祖国比拟为可亲可敬的人,在心理上拉近作者与祖国的距离。

  “他呕出一颗心来”属于象征手法,“心”象征作者的爱国情感。

  五、作文

  略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综合资讯
    分省成考
    山东省 | 江西省 | 安徽省 | 北京市 | 重庆市
    上海市 | 广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天津
    山西 | 新疆 | 陕西省 | 河北省 | 黑龙江
    宁夏 | 内蒙古 | 四川省 | 江苏省 | 贵州省
    甘肃省 | 云南省 | 西藏 | 辽宁 | 广西
    青海省 | 海南 | 湖南省 | 浙江省 | 吉林省
    福建省
    成绩查询
    录取查询
    录取分数线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模拟试题
    试题答案
    成人学士学位
    考试辅导
    高校招生
    成考物理辅导
    成考高等数学辅导
    成考英语辅导
    成考语文辅导
    成考化学辅导
    成考政治辅导
    成考地理辅导
    成考历史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