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作文范文
|
|
整理自:NET/DXZM 2004-8-30 9:36:49 |
小议北大学子陆步轩现象 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汽车站附近,38岁的陆步轩开的“眼镜肉店”颇有名气,除了价格公道、质量保证外,陆步轩鼻梁上一副厚厚的眼镜也把他和别的肉贩区分了开来。陆步轩原是北京大学毕业生,因为企业倒闭了,为了生计,不得不干上卖肉的体力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通过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此他一举成名。北大的高才生卖肉,无论如何是个值得媒体炒作的话题。比如可以从高才生不等于谋生能力强、北大学生难道就不能干卖肉的行当之类的角度猛炒一番。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乐于把自己失败的人生展现在大众面前呢?难道他是想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同情从而改变自己的境遇吗?难道是想借机会告诉他天各一方的学友,被遗忘的他今天在哪里?甚至我在想他是不是在通过一种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对社会的一种讽刺。 猜测他的心理或是人生目标是无聊的,但是, “北大人”这个在中国人心中带有神奇光辉的称呼,完成了从小人物到一举成名是大家所关注的所有元素,惟有如此才会让如我们这些看客从中寻找到一个相配的意义,聊做精神安慰。在陆步轩那个时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力渗透于社会每个角落。一个北大毕业生,被莫名其妙地分配到陕西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在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种残酷的社会讽刺。而那个工厂终究垮了,于是我们的主人公操起了屠刀,干起了杀猪的行当。 然而,这终究是一个悲剧。某种程度上,“高才生不等于谋生能力强”,这似乎也适合于对陆步轩处境的另一种评论。毕竟,那一代人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从某种意义上,生命已经获得了解放。体制外突然有了生存的空间,政治力量无所不在的罗网开了一个大口子。而正是这种转机,给了陆步轩们可以选择另外生活的机会,也使得此前与此后的人有了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不过,我还是不能、不愿接受这种角度对北大高才生卖肉命运的解读。洛克菲勒曾说,“即使把我扔到沙漠里,只要有商队路过,我照样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而像陆步轩这样的人,或许天生就适合做学问而不适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说他“不闻窗外事”也好,说他“只读圣贤书”也罢,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太需要了,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中国的人才都不会多到要他这样的人去卖肉的程度。而我们今天就至少有一个(我相信那一代人中,有不少人有着与陆步轩相似的命运)这样的人,多么奢侈。———这与陆步轩是否善于谋生有何相干? 想像一下,一个天生不善于商业,天生而且后天的培养使之成为适合做学问的人,被分配到一个西部偏僻县城的小企业里,那么最后从事类似卖肉的行当,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如此而已。 对北大人卖肉的惊讶是传统社会等级观念的体现———这种观点我不认同。因为,人与人在权利上是应当平等的,但是,人与人生来却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或许就惟一体现在智力上。无论应试教育有多少问题,能考上北大本身就是智力成就的一种证明。而陆步轩被发配到一个毫不相干的企业里并最终操起刀斧,是智力优秀分子命运的沦落,而这种沦落,因由非在陆步轩本人。 陆步轩,这个有北大文凭的肉贩子,他的价值被媒体发现后,必然将长时间生活在聚光灯下。因为,自他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就在我们潜意识的期待中———我们这个社会有把一切悲剧变成喜剧的能力,不知道这点是喜剧还是悲剧。但我知道,口水大战方才刚刚开始。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