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分省成考 - 江苏 - 正文
2011江苏“点招”形成规矩211高校报价25万
来源:经济日报 2011-8-9 11:33:39 【字体:小 大】

又是一年高招时。今年的高校录取工作已全面开始。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江苏一些高校高招咨询点采访,发现一个值得各招生高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与深思的问题,那就是“点招”。

  “点招”,过去记者仅仅是有所耳闻,并不了解其实质内容。然而,这次在走访中,不少考生和家长向记者反映说,“点招”在江苏高招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近年来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严重危害。同时,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下,也滋生了高校内的腐败。

  “点招”=关系、权力+金钱?

  大家所说的“点招”,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高校领导告诉记者,“点招”是民间说法,事实上叫“选择性计划”,指考生分别达到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的省控线,但未达到相应批次的高校录取线,而由高校一般在投档线下10分以内,采取降分“特招”进入的学生。

  这位高校领导还明确说:“这类招生,各高校只要控制在计划招生的5%以内,省教育主管部门是允许的。这已是江苏省高招多年形成的规矩。”

  “点招”的指标是如何分配的?

  有位在高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说:“每年的‘点招’,这些计划指标我们招生处是没有权力分配的。指标都由学校主要领导直接掌控,连学校分院级领导需要用指标,也要给学校领导打报告同意后,方可拿到。学校一般的教师就更难拿到这些指标了。”

  更有了解“点招”内情的地方教育界人士直截了当对记者说:“无论是叫‘点招’,还是冠冕堂皇叫‘选择性计划’,关键在于关系,在于钱。假如在高校内有直接熟悉的领导,或者通过熟悉高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和有影响的教授去办理,一般出的钱会少一点。而且,在正式开始投档前,就得落实指标,否则根本不可能‘点’得到。”

  要拿到一个“点招”指标得花多少钱?

  据记者了解,在国家211工程大学内,与高校批次的投档线差10分内的考生,有的学校一个“点招” 指标,就收25万元以上的“捐资助学”款;在省属高校内,有的学校一个指标能收10万元以上的“捐资助学”款。

  采访中,有了解“点招”内幕者说,对于每一所高校“点招”收多少钱,省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规定,都是各高校自己决定,越有名的大学价格越高。尤其是近几年来,就连一些苏南民办本科高校,同样在出卖“点招”指标,来收取大量“捐资助学”款。

  记者听说这样一件事:去年,无锡有一个理科考生的考分超过了本二省控线,但实际分数与自己想填报志愿的苏南一家省属高校的录取线,要相差几分。于是,考生家长千方百计寻找关系,花了不少钱,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了这所高校内的一位中层干部,并说好给学校交7万元“点招”费。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将要正式录取前,学校提出最少要他们出10万的“捐资助学”款,才可以“点”到。面对这笔高额的所谓“捐资助学”款,这位考生和家长尽管前期钱也花了,因为没有答应学校最后提出的要求,最终还是没有“点”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面对就业“压力”,一些重点高校和就业率比较稳定的专业,连续成为“点招”热点。相应,“点招”的“捐资助学”款,也是逐年“水涨船高”。

  “点招”是特殊背景下的权宜之计?

  那么,社会上对于“点招”现象,又是如何看待?

  说起“点招”,有人与记者交流时,是这样评价的:“将‘点招’明码标价就等于把‘点招’合法化,把‘交钱上大学’合法化。一小部分考生因为花钱‘点招’成功,而另外一些本来有希望录取的考生,却被‘拒之门外’。这样下去,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一位在高校多年负责招生工作的领导却认为:“明码标价‘点招’,是特殊背景下的权宜之计。高校自身也知道靠‘点招费’做不强学校,随着社会公平机制的建立,高校招生机制的完善,明码标价的‘点招’最终将会消失。”

  更多人普遍认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为国家持续发展、更快发展提供后备力量的地方,它应该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来培养。所以,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应该是公平的,而不应该拜倒在金钱和权力之下。一旦“点招”明码标价,给学生传递的“价值观”信号也不好。

  由此看来,江苏“点招”,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江苏目前在“点招”上已经出现一系列不正常现象。“点招”是否合理?对于考生是否公平?尤其对于如此漫天要价的“点招”,教育主管部门到底能否有所作为?我们将拭目以待。

 

将这篇文章一键分享到: Qzone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网易微博分享 分享到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QQ书签 Google书签 Del.icio.us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