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将于今日起开始报名,考生报名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为今日至10月24日,公共科目笔试则定于11月24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对于报名的考生来说,在此次国考报名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报上适合自己,又有把握的职位呢?
招录公告昨起上网
记者了解到,从昨日开始,想要报考人员就可登录相关网站,人社部门户网站(http://www.mohrss.gov.cn)、国家公务员局门户网站(http://www.scs.gov.cn)及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查询招录部门、招录职位信息、招录政策、咨询电话以及招录公告等具体内容。据悉,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完善公务员录用违纪违规人员信息库,建立公务员录用报考者诚信档案库。
国考报名、考试、成绩查询程序
1.查询职位
2.网上报名
3.查报名序号
4.公共科目笔试
5.查笔试成绩
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可在10月28日8:00后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报名确认和下载打印准考证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
笔试时间: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7:00申论。
特别注意:申论考试时间由往年的150分钟上升到了180分钟。
公共科目笔试的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4年1月上旬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
各招录机关具体的招考人数、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等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和搜狐网等网站皆可查询。
时间:10月16日8:00至24日18:00
报名网站: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 scs.gov.cn/2014。
人社部网站:http://www.mohrss.gov.cn。
国家公务员局门户网站:http://www.scs.gov.cn。
10月16日至26日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是否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
24日之前,报考申请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
考生注意事项
基层经历截止到今年10月31日
今年把基层工作经验截止日期写入公告——2013年10月31日。与去年相比,基层工作经验今年增加了“在军队团级和相当于团级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
部分单位尝试“2+X”考试模式
这次考录是要进一步探索分级分类考试,将中央机关招录职位区分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单位)等类别,在考试内容和招录政策上有所区别。
对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和非通用语职位的招录,探索实行“2+X”模式,即除进行公共科目考试外,报考人员于11月23日14:00—16:00统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或外语水平测试。
硕士博士研究生
年龄放宽到40岁
2、
这次招考条件包括了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7年10月16日至1995年10月16日期间出生),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2年10月16日以后出生)。
1、
3、
网上报名
也有技巧
俗话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和充分复习相比,报名也很重要。“报好了”可能让分数不高的你“圆了公职梦”。话说回来,其实国考报名也是有技巧的。考试公告和大纲已经公布,考生应该仔细阅读公告,看自己是否符合报名条件,然后阅读考试大纲,对所考内容有基本了解。接下来下载职位表,结合自己的条件和岗位信息,进行职位的筛选,最后进行网上报名。
下载职位信息表后,要进行全面的阅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位筛选。职位比较多,限制条件也很多,如专业、学历要求、政治面貌、性别等,在筛选的过程中要细心,更要有耐心,不要放过任何一条信息。
(1)关于职位要求
报考职位一般都有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要认真读取,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话,网上报名是不会成功的。这就涉及到一个专业对口与否的问题。如果个人专业和职位要求一致,考生可以直接报考;如果可以报考的专业要求不具体,或你的专业本身比较冷门,不太确定是否可以报考,比如考生是新闻的,是文学硕士,但想报考限报文学专业的职位,这种情况下建议考生打电话到报考单位进行咨询,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亲自到报考单位进行咨询。
(2)关于筛选方法
考生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逐条进行排除。这个范围指的是考生自己的主观预想,报考省部级以上的职位还是以下的职位,除掉不符合自己预想的职位;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限制,排除掉你客观上不允许报的职位,最后剩下的职位是你可以报考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Excel表格进行高级筛选,根据专业、学历等限制条件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粘贴复制到独立的文档,继续逐层筛选,最后得到你可以报考的职位。
建议考生根据最后的筛选结果,选择出8个左右比较理想的职位,备用填报志愿。(记者赵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