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材颇具地方特色
北京市申论考试在遵循申论命题普遍规律的同时,也遵循着本市命题的特殊规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1.选材多微观、具体。
北京的申论命题,从宏观高度组织题材的很少,不像国考习惯于从宏观高度组织题材,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而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选取一些具体的、特定领域的某一方面主题来命题,命题思路层次较低。如2005年的北京申论考试,就从青少年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选取角度,谈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2009年上半年的申论考试从国民旅游产生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问题。2009年下半年的申论考试以最近一些酒后驾车肇事案谈起,考察道路与行人安全问题。
2.命题内容贴近社会热点。
北京申论考试材料一般都为当年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命题点已成为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这种命题趋势在2009年上半年北京的申论考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009年是奥运成功举办后的第一年,围绕奥运期间体现出的方方面面问题,2009年上半年的申论材料就以奥运为大背景,以国民在奥运期间的良好表现为切入点,从游客在国内、境外旅游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角度命题,谈国民文明素质不高的问题。这正是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未来的申论考试也会以社会热点为大背景,从具体的小问题角度切入命题。这与国考公务员考试更关注“长期热点”是不用的。
3.更加关注民生。
重视民生,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主题。在北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伴随着深刻而剧烈的社会转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各级政府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新型权力观、政绩观,以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施政中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倾向于“民生”路线,并且反映到申论考试命题中,选题也更加倾向于民众。如2005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规范青少年理智上网问题;2009年上半年的国民文明素质提高问题。与“民生”关系紧密的医疗、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也可能成为北京申论考试中的命题思路,这就预示着:政府重视民生,申论关注民生,必须把“民生”作为应考申论、准备题材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