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一: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当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产生相应的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这群人是典型的被城镇化、伪城镇化。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离发达国家70%的城镇化率还有很大的差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因此,关于城镇化的热点问题需要考生留意、有心。具体而言,关于城镇化建设的热点事件,考生可以从以下热点事件中,具体化、形象化。
热点 ①:棚户区改造
据统计,截止2014年3月止,我国已经完成棚户区改造1260万套,2014年计划改造470万套以上,2017年完成1500万套,到2020年以前再完成1000万套,共完成3760万套,使得1亿人口的搬出棚户区、城中村。日前,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通知》称,目前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户区中,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热点 ②: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
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中坚持走“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热点 ③:与城镇化相适应的户籍制度改革
2014年7月30日正式发布。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针对新型城镇化问题,考生可从以上3个具体热点事件中,进行了解、掌握,同时,在面试中假如碰到的不是刚才例举的热点事件,但是考生只要学会本质转移,掌握城镇化本质,就不会离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