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第6号令)精神,适应北京市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发展的形势需要,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把好事业单位进人关,特制定《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本能力笔试大纲》。
《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本能力笔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市各事业单位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的招聘笔试。重点测试事业单位不同类别岗位的公共基本能力。各事业单位可参照本大纲开展公共基本能力笔试工作。
一、考试说明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全客观或主客观相结合的形式。
2.考试时长: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150分钟,工勤技能岗90分钟。
3.考试成绩:试卷满分100分。
4.作答要求:考生务必自备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客观题部分需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主观题部分需用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二、考试目标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本能力笔试突出测试胜任事业单位各类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要素,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方面:
1.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考查应聘人员在面对大量关系复杂的材料、信息时,运用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推理等方法,对事物内在关系和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反映出其在从事事业单位相关工作时,对于关系复杂的工作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行为表现: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和规律,并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能理解数字资料和图表资料,熟练运用数字运算和推理规则,解决实际问题;能分析和归纳事物特点,较为准确深刻地对事物进行判断。
部分相关题型:逻辑推理、规则解读、图表解读、空间关系
2.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考查应聘人员对复杂事物关系进行梳理,以及运用已知信息有效处理矛盾、提出可行性方案的决策能力,反映出其在从事事业单位相关工作时,进行工作计划和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正确性。
行为表现:能概括、分析已知信息的实质特点;能运用知识储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创新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部分相关题型:计划编排、实用写作
3.语言文字能力
通过考查应聘人员对于文字资料的理解、掌握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反映出其在从事事业单位相关工作时,阅读、领会、处理文件和资料等信息,以及以书面形式进行工作总结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行为表现:能正确理解、掌握文字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运用文字准确、清晰地表达观点。
部分相关题型:文稿校对、句段排序、阅读理解、选词填空、短文加工、实用写作
4.学习能力
通过考查应聘人员对于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时新知识等的掌握情况,反映出其从事事业单位相关工作所应具有的知识面以及日常学习能力。
行为表现:能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储备;能学习掌握不同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
相关题型:百科知识、时新知识
三、考试题型介绍
事业单位不同岗位招聘考试,以考察目标为依据,根据岗位具体要求,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1、文稿校对
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或段落的理解以及字、词、句等基本语言常识,审核文字材料有无正误。
例题:
下列短文包含3个标有题号的部分;每个部分划线标注A、B、C、D共4个选项,其中一项可能含有错别字、使用不当的词语、文字缺漏或冗余、语序不当、内容与前后文矛盾等错误。请仔细阅读,选出存在错误的选项。
“汉字”主题类节目风靡全国
1、2013年有一档以“汉字”为主题的节目成功抢滩荧屏(A),引起强烈反响(B)。央视策划(C)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推出,首播后6小时,其微博话题数量上升(D)电视节目排名的第一位。
2、在科教频道播出两期后,央视综合频道打破惯例(A),于8月12日晚上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期(B),此后每期跟进播出(C)。随着节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群(D)围在电视机前,主动拿起纸笔,进行“听写自检”。
3、从听题时的想当然(A),到落笔后的似是而非,再到揭晓后的恍然大悟(B),“邋遢”、“龋齿”、“僭越”、“醍醐灌顶”(C)……这些词语让更多观众自嘲“我觉得我就是个文盲”,并对能正确写出这些字的小选手模拜不已(D)。
解答:第1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2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3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句段排序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语句或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打乱了顺序的语句或段落排出正确顺序。
例题:
下面6个句子(段落)的最佳顺序是
①发达地区进入了城镇化的第二阶段——分散阶段,而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尚处在集中阶段。
②一些城市也出现了绅士阶层置换城市中心人口的现象。
③它们大体上依次经历了城市化的集中阶段、分散阶段以及绅士阶层回流阶段等。
④由此可见,中国城镇化在同一时期呈现出多种发展阶段并存的特点。
⑤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十分突出。
⑥与之相对,在中国,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城镇化处在完全不同的阶段。
A.⑤③⑥①②④ B.⑤⑥③④②①
C.⑥①②④⑤③ D.⑥②①③⑤④
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阅读理解
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字材料,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例题: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辨明句义,筛选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科学帮助我们理解、构建宇宙的图景,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尤其是在科学发展的初期,其成果常常并不产生直接的物质利益,但有助于我们理解置身其间的环境。在这种对“理解”的追求中,我们发展了后来被称为科学方法的认识模式,从观察到假说,到推理,到验证,证明了我们的理性有能力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由此也确立了理性的最终权威。因此,正是科学发展了我们的现代思维方式,即一种从现象出发、以理性为指导的思维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认识世界的途径
B.科学的非功利性
C.科学对人类的意义
D.理性权威的确立过程
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逻辑推理
要求考生运用逻辑关系及相关知识进行演绎、类比、归纳和概括,包括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
例题:
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但其缺少某些必要的营养成分。长期以水果为主要食物必然会使身体缺乏全面均衡的营养,有害无益。
以下哪一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人员的结论?
A.水果虽然缺少某些营养成分,但其他必要的营养成分含量都极为丰富
B.水果中缺少的这些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少量其他食物或保健品来补充
C.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且都无法通过水果以外的方式补充
D.水果价格比较便宜,大部分人都能承受以水果为主要食物的生活方式
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规则解读
要求考生运用材料给出的规则,对问题进行判断或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例题:
请根据题目所述的情境和规则,解答问题。
现有不同规格的肉类A01,A02,A03,和不同规格的蔬菜B01,B02,B03,B04,需要将这些物品放到1~7号货架上,为保证这些物品整齐美观、便于销售,要求:
(1)编号相邻的两种规格的肉类不能放到相邻的货架上;
(2)肉类编号与所在货架的编号必须同为偶数或者奇数;
(3)蔬菜编号必须比货架号小1或者3。
1、蔬菜B03所在的货架编号可能是
A.2 B.4 C.5 D.7
2、肉类A01、A02、A03所在货架编号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
A.1,2,3 B.1,2,7 C.1,4,3 D.1,4,7
3、蔬菜B01,B03,B04所在货架编号可能是下列哪种情况?
A.2,3,4 B.2,4,5 C.2,4,6 D.2,4,7
解答:第1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2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3题的正确答案为D。
6、图表解读
要求考生根据统计图表和数字材料给出的数据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