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照片,求照顾”
不论国考还是省考,“只要考生跟考官能够对上号的环节,就容易出问题。”黄一波说,在公职人员招考的一系列环节,漏洞总是存在。
按照法定程序,每年每个部门会根据编制是否有余额,将人才需求情况上报人事局,人事局核定未超编制数后,面向社会发布招考大纲。
考生报名后由各部门初审,没通过的补报,有些省份还可以申请复核;报名成功后安排笔试,试题由各省人事部门考试中心统一出题,“要作弊除非泄题,或者考场安排人抄答案,属违法行为。而事后修改笔试,更是要跟人事部门有很深的关系。”黄一波认为,一般而言,笔试环节相对公平。
笔试后,国考一般按1:5,省考按1:3的比例面试。为避免事先打招呼,山东济南等多地实行外地抽调考官的方式。
然而,曾在东部沿海城市做过考官的席某告诉记者,这并不管用。“面试前一天到达宾馆开会,就有领导明示我们需要照顾的考生。那些考生即使什么不说,也照样过关。”
而到了晚上,有更多的人进出考官宾馆塞照片,求照顾。“每个考官手里都被塞了一叠。”
和济南不同的是,浙江省考面试时,7名考官中1名来自招考单位,其余都从其他省级部门临时抽调,并通过抽签决定去哪个考场,考生也会抽签定考试和顺序。
黄一波指出,这么做能更好杜绝考生跟考官的联系,至少作弊风险提高多倍。“最终倘若还能作弊成功,不仅是钱要多,关系要够硬。”
他当考官时,曾遇到过招录单位负责人跟其他考官直言,“这个人我很喜欢。其他人就心知肚明了”。而其他考生,负责人随便一句“综合能力不够、沟通能力太差”就会被刷掉。
因此,在近些年浙江等地公职人员招考改革中,所有可能透露考生个人信息的环节,如自我介绍等都被取消,代之以编号,且多地已经采取结构化面试,同一时间段的考生面试同一套题,过后则换。
问题是,一些考生告诉本报,他们从不知道面试成绩,只有录取或不录取。“因为公布以后就可能会查出问题。”叶青说,这种不透明容易产生分数簒改。
近些年,四川、云南、浙江等省直机关在面试时,选择“当场打分、当场亮分,考生当场签字确认”的方式,并公布在人事部门网站上。
自2011年起,浙江宁波还试水公务员面试“旁听制”,市民、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记者等,可报名参与旁听。
“浙江省的经验值得推广,但也不乏漏洞。”叶青指出。
东部某省担任过多年主考官的厅级干部向本报透露,一些省直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该机关,即使不用打招呼,本部门主考官也会有倾向性,类似个案曾经出过。“由于第一名反应激烈,事情才得以处理。”
面试通过后,进入体检、政审阶段,更是有西安考生国考体检“被乙肝”、山西长治考生宋江明体检报告被篡改等事件发生。“这样刷人实在明目张胆,是违法的,现在相对极少。”黄一波说。
竞争白热化,趋之若鹜
“操作程序不规范,事后对违法违规人员的处罚不够,官本位思想严重,都是种种乱象的原因。”叶青认为,只要下决心把各环节漏洞补上,就能避免;同时,一些新兴的考试改革方式,也应全国推广,比如当场宣布分数、市民旁听面试等。
“但这些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许反而增加了行政成本,根源上还是公务员制度不健全,寻租潜力大。”黄一波直言,“这个年代钱赚得多已经不算什么了,但要是官当得大,那就不一样。”
因此,尽管公务员考试竞争“白热化”,每年依旧有百万名考生趋之若鹜。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20日,2012年国考总体报名审核通过人数超45万,其中税务系统通过总人数为16多万,海关系统近8万,而这两个系统职位的录取比例却常常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截至2011年10月24日23:30,2011年国考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68:1,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研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竞争比例已达到3992:1。
报考热度不减,一些特别的公务员招考经验,或可借鉴。
(应采访者要求,金杰、黄一波为化名)(21世纪经济报道 姚建莉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