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试大纲
根据《大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为了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的要求,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测试目的
本大纲适用于本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A类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共科目考试。
B类岗位招聘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适用本大纲。
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应试者从事事业单位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潜能、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考试科目、时间、方式
考试设定公共科目1科,即《综合知识与能力测试》。
考试时限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考试以闭卷的方式进行。
三、考试内容与试卷结构
考试内容包括《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两部分。两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以每次招聘公告为准。
试题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职业能力测验》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型;《公共基础知识》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三种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型为主。
四、考试要求
1、应试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2、应试者须在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码等信息,不得在试卷与答题卡上留有与答题内容无关的任何信息,违者按作弊处理。
3、应试者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否则,一律无效。
五、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四方面内容。
1、数量关系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测查。
数字推理例题:1,4,9,16,( ),36
A、20 B、25 C、27 D、32
【解析】答案为B。
数学运算例题:如果a比b大25%,则b比a小多少个百分点?( )
A、20 B、25 C、50 D、75
【解析】答案为A。
2、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侧重于考察应试者对言语理解的正确性和言语表达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等方面的能力。测试题型通常包括选词填空、词语替换、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四种题型。
选词填空例题:知识( )不能离开能力,同样能力也不能脱离知识。
A、既然 B、虽然 C、即使 D、固然
【解析】答案为:D。
词语替换例题:信息高速公路的深远社会影响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人类文化变迁和新的文化产业的(崛起)。( )
A、兴起 B、发掘 C、开掘 D、开发
【解析】答案为:A。
语句表达例题:从给出的四句话中找出有歧义的一句。( B )
A、捉住老鼠的花猫 B、袒护孩子的妈妈
C、残害百姓的匪徒 D、审判罪犯的法官
【解析】答案为:B。
阅读理解例题: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对上述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命中只要有快乐,就有痛苦
B、我们要感谢快乐,因为快乐比痛苦更美丽
C、我们要感谢痛苦,因为痛苦比快乐更美丽
D、生命中有快乐,也有痛苦
【解析】答案为:D。
3、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测试应试者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包括图形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四种题型。
图形推理例题:
A B C D
【解析】答案为B。
类比推理例题:树∶年轮
A、书∶书签 B、人∶皱纹 C、天∶日期 D、河∶大海
【解析】答案为B。
演绎推理例题: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有好的生源,要有好的师资力量,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述条件缺一不可。据此,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有好的生源就能成为好的学校
B、有好的师资必然是好的学校
C、好的教学方法是成为好的学校的必要条件
D、好的教学管理是好学校的最重要标志
【解析】答案为C。
定义判断例题: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付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的两个特点:一是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付款人;二是见票即付。下列不属于支票的票据是( )
A.现金支票 B.邮局寄钱的收据 C.转账支票 D.电子汇票
【解析】答案为B。
4、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测试主要考察应试者准确理解、转换和分析综合各种资料的能力。主要有三种题型:统计表、统计图和文字资料。
资料分析例题:根据下表回答1-5问题。
能源消费和总量构成
年 份 |
能源消费总量
(折标准燃料)(万吨) |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
煤炭 |
石油 |
天然气 |
水电 |
1980 |
60 275 |
72.10 |
20.85 |
3.06 |
3.99 |
1981 |
24 947 |
72.75 |
20.00 |
2.74 |
4.51 |
1982 |
62 646 |
74.02 |
18.58 |
2.48 |
4.92 |
1983 |
66 040 |
74.27 |
18.07 |
2.40 |
5.26 |
1984 |
70 904 |
75.31 |
17.45 |
2.33 |
4.91 |
1985 |
77 020 |
75.92 |
17.02 |
2.23 |
4.83 |
|
|
|
|
|
|
|
1、哪一年能源消费总量最少( )
A、1980 B、1981 C、1982 D、1983
2、1983年消耗的天然气为多少万吨(折标准燃料)( )
A、1 584.96 B、1 538.80 C、1 547.12 D、1 545.03
3、1985年能源消耗总量比1981年高多少( )
A、16 745 B、52 073 C、49 125 D、6 116
4、能源消费构成中,从1980年到1985年变化比例最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水电 D、天然气
5、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水电 D、天然气
【解析】答案为1、B 2、A 3、B 4、B 5、A
第二部分:《公共基础知识》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公共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公文、科学技术与文化、计算机、国情与市情和重大时事等常识。
1、政治
着重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2、经济
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经济体制、市场体系、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宏观调控、金融、财政与税收等内容。
3、法律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及行政、经济、民事、劳动等相关法律。
4、公共管理
该部分内容重点包括公共管理主体、政府职能、政府改革、公共政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管理、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职业道德与修养、公共管理效能等方面的知识。
5、公文
该部分内容包括公文基础知识;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撰写;公文的收发文处理。
6、科学技术与文化
该部分内容包括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动态和信息。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及农业高科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文学艺术及中国文化等常识。
7、计算机
该部分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等常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计算机的安全操作和病毒防治。
8、国情与市情
主要包括国土与资源、人口与国民素质、民族与宗教、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结构、综合国力等国情和大连自然状况、经济社会近年来的发展及成效等市情。
9、重大时事
包括近一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方针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