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据报道,由于“上课不积极、精神不集中、不会做作业、学习成绩差,个别反应有些迟缓”等原因,广州穗丰小学的13名所谓“差生”被学校送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据知情人士称,校方此举是为了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平均成绩而走的“捷径”--通过医院开具的“低智”测试证明申请“随班就读”,从而达到不拖学校后腿之目的。
“随班就读”是教育部门针对有听障、视障、智障等特殊儿童制定的一条帮扶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让特殊儿童在普通中小学的普通班进行学习。“随班就读生”可占学校的学位,但不参加学生成绩考评。如果学校通过“随班就读”政策对部分“差生”进行智商测试,这就意味着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将被排除在统计范围以外,学校的平均分数就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提升。
京佳预测:近日,广州穗丰小学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号,将“上课不积极、精神不集中、不会做作业、学习成绩差”的13名小学生送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以便通过医院开具的“低智”测试证明,申请“随班就读”,从而达到把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排除在成绩统计范围以外,不拖学校平均分数后腿的目的。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点等不同,学校教育应当因材施教,但无论学生本身条件如何,都应当接受公平的教育,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广州穗封小学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号,将“上课不积极、精神不集中、不会做作业、学习成绩差,个别反应有些迟缓”的所谓“差生”送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以申请“随班就读”政策,从而快速提升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这种做法是对教育、对学生的极不负责任。
因为,一方面,教授学生基础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学校的基本职责,每个学生都应当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学校为了成绩、政绩和业绩,置学生的权利于不顾,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职责。
另一方面,教育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应当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通过测学生智商的方法“因材施教”,实为不妥,这无异于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仅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还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了解到穗丰小学之所以这样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平均分数和自身的业绩,这就说明畸形的政绩观已经侵蚀到教育上,如果有关部门不加以禁止,必然结出可怕的恶果。
所以,首先,要在全教育行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端正教育目的,加大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和教师评级制度的改革,摒弃“唯分数论”,使学校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其次,作为学校和教师要不断研究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正确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最后,要加大通过违规手段侵害学生权利的教育机构的查处力度,警示更多的学校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总之,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什么样的教育就有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提倡差异化教育,但绝对反对歧视教育,更反对以学生利益换取学校利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