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申论 - 正文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申论冲刺试卷
整理自:华图 2009-11-20 15:57:44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申论冲刺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华图)

 


3.“新规一出,让杭州市500多万网民一下子了起来,许多网民认为,上网发表言论必须实名,这会带来一个很大的负效应——“过滤方兴未艾的网络监督,当前,有关部门更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进一步保障网民批评个别不良官员的权利!
近年来,网络监督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尤其在舆论监督方面已成为传统舆论监督的重要补充。比如陕西周老虎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温州购房门事件等,皆是借助匿名网友的爆料,引起社会的关注,最终才得以还原真相、惩恶扬善。
一些网民担心,如实登记用户有效身份证明后会对网络监督造成致命打击。经常在网站论坛间流连忘返的杭州市民徐小姐说,要实名才能发帖,写博客,谁还敢举报?我是不敢了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表示,实名举报是要承担很多风险的。就目前而言,政府方面对于网络监督应当鼓励而不是过滤,及时解疑释惑,引导网上舆论。如果一味地堵塞言论,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要保护网络安全,首先要保护网络说话者权益。互联网是疏导社会矛盾的有效的排气阀,而网络实名制将堵塞这个排气阀浙江大学传媒和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邵志择认为,不能因为网络言论存在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
引发争议的另一个焦点是:网络实名制将会收缩公民诉求表达的渠道。
近年来,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与普通民众通过网络交流日益频繁,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在新增的举报渠道中,网络就是其中之一。
杨建华说:互联网之所以成为公民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源自于网络发帖举报的匿名性和放大效应,这既能保护举报人的安全,也可以避免石沉大海。
杨建华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拓宽和畅通网民诉求渠道,要通过成功案例总结引导网民合理、有序地发表言论的经验,并非所有网民都是愤青,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
邵志择认为,网民发表的意见,也有一些谣言、语言暴力等问题,但毕竟是极少一部分,守法的网民是占绝大多数的;对于喜欢造谣生事的网民,可以通过刑法等法律追究其责任,如果为防范极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而让全体网民收缩空间,这样做会不会矫枉过正呢?
实名制只能是提倡,不能用立法来强制推行。浙江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管理处处长吴君青告诉记者:在征求意见时,我们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意见反映了两次,希望再斟酌斟酌,暂缓出台该条例,里面很多内容不是很成熟,也不是很好操作,现在还没到立法阶段
媒体专家认为,对于互联网的管理,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拓宽公民诉求渠道;二是有利于促进积极有效的网络监督;三是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杨吉说:难道我们只有通过实行实名制,才能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从目前情况看,凭有关部门的技术手段,没实行网络实名,一些利用互联网犯罪的人不也被出来了吗?


4.网民是网络信息发布的源头。面对相对宽松的网络环境,有些网民在虚拟身份的掩护下,过于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约束意识,在网上肆无忌惮地对看不顺眼的人或事破口大骂、发泄攻击、发动人肉搜索,对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人物进行恶搞,以颠覆现有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乐,甚至散布谣言、传播色情信息、暴力视频。
面对虚拟世界的高度自由与现实世界的法律规范,有些网民在两个世界频繁转换中必然面临道德和价值观的碰撞,这不仅会加剧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甚至愤世,而且还给现实社会的规范和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
面对虚拟世界的乱象,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生活只是人类现实生活空间的拓展和延伸,虚拟的网络生活同样必须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规范,虚拟世界无法置身事外
加强对网络监管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实行网络实名制,提醒网民自觉自爱,接受法律约束,净化网络环境也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从我国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实行网络实名制是大势所趋,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有力措施。当然,在时下网民对实名制心存抵触情绪、全面铺开条件不成熟之时,不妨采取渐进的方式。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先试点再铺开,先在国内主要的门户网站和媒体网站上试点,要求网民在试点网站上发布信息时要登记真实身份。网民们逐渐认同这种管理方法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网站。
网络实名制应该在网络监管、社会需要和个人隐私之间寻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有限实名(仅后台实名)。这既能尊重网民隐私、倡导网民自律,又能方便监管、净化网络信息发布源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10年国考申论热点分析及考场技巧  备考申论:把握好申论测试特点
2008年冬至2009年秋国内社会时政热点政治篇  申论时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背后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企业改革  申论复习有的放矢先明确申论测试目的
2008年冬至2009年秋国内社会时政热点经济篇  申论时评:拆除权力部门与社会大众的隔心墙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2009尼尔森中国教育网站排名前八(点此查看),省内访问量最大;域名包括2exam.com 2exam.com fjsedu.com其它均为仿冒!
    网站简介(广告招商) 公司招聘 最近更新 SiteMap QQ在线咨询:942266362 1016560734 QQ群:60870105 邮箱:fjedu@2exam.com
    厦门网络警察网上报警
    闽ICP备05002283号 网站电话:0592-6011237 6011732 24小时直线:0592-8228806 1360606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