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衡水市创新拆迁方式,实行以政府为主体的“代理拆迁”,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利益问题,也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从2008年12月初开始,该市开展了“一拆两改”突击月活动,到目前已顺利完成拆迁33万平方米。
该市“一拆两改”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城市建设。但由于拆迁任务重、涉及人员多、情况复杂,不少开发商不愿面对拆迁户,而拆迁户有事更愿找政府。针对这种情况,为保证和谐拆迁,衡水市推行了“代理拆迁”。即在拆迁改造中,开发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或依法中标后,由市区“一拆两改”指挥部负责组织拆迁,拆出净地后再交由开发企业进行建设。
为做好这项工作,他们组建了“代理拆迁”指挥部,设立了政策咨询组、评估丈量组、协议签订组和群众工作组,从宣传发动、政策解释,到评估丈量、协议签订均由专人负责。在拆迁之前,他们组织专门力量对所拆迁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勘测,并逐户走访,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前提下拟定补偿方案,经听证会听证后,再进一步修订完善,保证补偿方案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
拆迁工作开始后,他们采取了各种便民、助拆措施,积极协助被拆迁户寻找过渡房源。由于搬迁时间相对集中,寻找合适的出租房便成了当务之急。为此,衡水市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房源信息,免费提供给被拆迁户。对于拆迁区域存在的部分低收入住户,符合条件的办理低保手续,对那些年纪较大、租房生活不便的,指挥部便帮助联系住进敬老院。拆迁户因集中搬迁而找不到搬运车辆,指挥部便组织搬运队帮助搬迁。
驻西滏阳村的指挥部成员付贵鑫,碰到的“硬骨头”是一家楼板厂。企业搬迁涉及同村里解除合同、职工安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搬迁就是一句空话。付贵鑫积极同法律部门取得联系,帮助企业寻找解除合同、安置职工的法律依据,又积极配合丈量评估,但老板对评估结果不太满意。付贵鑫又跑到市区拆迁指挥部协调沟通,重新进行了评估,为企业争取了最大利益,使企业如期签订了搬迁协议。“代理拆迁”避免了被拆迁户与开发企业的利益冲突,为“阳光拆迁”、“和谐拆迁”提供了全新模式,化解了因拆迁引发的诸多不和谐因素,也解决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后顾之忧。
9.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开着挖掘机,扛着铁锤、抡着大棒,在天亮前,封堵了通往村里的所有路口。这次械斗致使20多名村民受伤;另一名村民控诉新展鹏公司将他和母亲打成重伤,老人卧床一个月后病逝。
67岁的谢锦生试探性地跟记者接触,交谈。窗外曾经是高高低低的楼房,现在砸成了废墟,更远一点,是已经封顶了的高档楼盘。吊车高空作业时,传来钢铁碰撞的巨响,回荡在这个阴郁的午后。谢锦生谨小慎微,直到完全信任记者才拿出了四张光碟。
光碟没有标签,按时间顺序,分别记录了韶关市东岗岭西河新村村民和开发商之间6次暴力冲突(其中3次为流血冲突)。
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8月23日,开发商新展鹏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展鹏公司)副总经理带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在天亮前,封堵了通往村里的所有路口。这支队伍开着挖掘机,扛着铁锤、抡着大棒,浩浩荡荡。这次械斗致使20多名村民受伤,直到辖区派出所出警干预才被制止。
9月1日,双方再度开战,又有六名村民被殴打致伤。村民罗少华被砍,伤口长达几十厘米,一度昏迷不醒。
……
最后一次在2007年4月13日,400多名村民手举法院《通知书》进入施工现场,要求开发商停工。很快,大批警察赶到现场,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刑拘了三名代表。被刑拘的代表中,包括光碟的拍摄者——51岁的当地居民关慈。38天后,他又因“证据不足”取保候审。在他被拘当天,大批警察来到他家,搜查光碟的下落。但这些光碟早已转移,搜寻者们一无所获。
东岗岭故事,是一个中国式拆迁故事。被拆迁户、开发商以及政府之间的纠纷不断,游走于法律之外,充满暴力和血腥。记者试图寻找关慈,但他将光碟转给谢锦生后,至今流落在外。谢锦生回忆,关慈逃离家乡前曾对他说,“虽然是证据不足,但‘取保候审’意味着只要不听话,随时可以抓起来。”
对于选择留下来居住的村民来说,多年郁积的阴影仍挥之不去。在韶关沙洲尾翠海苑小区,村民罗少华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在2005年9月1日的械斗中被砍伤的罗少华,从医院返回后,在家门口被两个自称是警察的人拦住,查问其户口。之后家里停水停电一个多月,新展鹏公司要求其写完检讨后才恢复送水。这个30多岁的男人,如今被刀伤困扰,走路一拐一拐,靠贩些小菜为生,他不敢回忆往事,以致采访数次中断。
另一名村民潘志刚给记者送来了一封信,控诉新展鹏公司将他和母亲打成重伤,老人卧床一个月后病逝。潘在落款签名上按下了血指印。但在当天晚上,所有接受过采访的村民均接到恐吓电话,要求他们“对记者闭嘴”。
2008年3月10日下午,在新展鹏公司会议室,拆迁负责人李小红笑着对记者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昨天去了翠海苑采访。”但他否认恐吓了村民,“谁知道是不是别人干的呢?”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