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德国,写论文和考试一样,需要事先到学校的考试中心登记,登记必须在3—6个月内完成;如果不登记,即便完成了论文也没有资格答辩。登记1个月内,参加答辩的学生会收到一堆表格:有通知交论文的时限,有需要签字的公开答辩志愿书,有答辩评审组成员名单,还有毕业庆典邀请信等等。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没有通过,将不能在同一所高校继续答辩。
在美国,每门课一个学期一般要写3—4篇论文。为了完成论文,学生们就得大量读书、上网。虽然书籍和网络上各种相关资料应有尽有,但是信手拈来恐怕不行。每门课开课的第一天老师就会告诫大家,不许抄袭。引用别人的话,就要注明出处。即便不照抄人家的原话,而是用自己的话表述,也是剽窃了人家的观点。凡是抄袭,一旦发现,轻则警告,重则开除。因此,美国大学生写论文很少有东拼西凑、蒙混过关的,他们必须好好动脑筋,展示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出勤率、作业、发言、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论文,这些都要算在最后的总评成绩里,一样都不能疏忽,所以大多数美国学生都认为大学学习十分辛苦。至于毕业论文,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的本科生是不用写的,只有普林斯顿等很少的几所大学要求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即便如此,美国还是有不少大学生不能按时修完所有的学分,推迟毕业的现象非常普遍。
8.最近,南京的晚报披露了一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针对南京高校研究生诚信状况进行的一次专业心理调查,结果表明:至少有1/4的研究生并不抵触在求职中改变自己的履历,进行造假行为,具有造假倾向。大学生的“诚信”形象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世人面前,这种造假行为让造假者失去了“诚信”;而在法律面前,他们为自己挖的则是陷阱:劳动合同面临无效,到手的薪金还要吐出来,还有可能被索赔损失!而在为简历“注水”时,对后者他们也许并不详知。
记者近日约见了几个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他们谈了几种不同情况的简历造假现象。
某经贸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小王:现在大学生的简历哪有不作假的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胆儿大的说得夸张点,胆儿小的也能给自己安个班干部、优等生什么的。我读本科时,做过个人网页,我就把这点“本事”说成了我当过网络团队领导。你要是实在没有过工作经历,可以写你在学校的社团经历啊,谁去调查?要说正常包装你实在不会,可以上网,网上就有专门的网站教你如何写简历。
某研究生院毕业生小于:目前,毕业生学历作假的还真不多,因为一般学校的毕业证书网上都能查,是真是假,一查就查出来了。现在做假证太简单了,但我们没必要办假证,如今假证在城里不好使,最多在边远的乡镇、县城还能骗骗人。城里的学生在学历上作假,也就是找“枪手”帮忙考个四级证书、六级证书。我就替人考过三次四级考试。
社科院刑法研究生小张:当然,也有大骗的,像自考本科生刘×冒充北大博士在郑州出事就是个例子,但那例子太个别。与其说刘×胆子太大,不如说被他骗的人责任心太差,这个骗子把整个简历都改了,学习和工作经历都是虚假的、编造的,郑州航院却把他作为高级人才招聘到该院工作。后来还是因为他对航院给他的待遇不满才引起郑州航院调查的,这才发现刘的众多信息均为虚假情况,才向警方报案,检察机关已经以涉嫌诈骗罪对刘×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