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提示
(1)考试作弊
(2)频繁跳槽
(3)论文抄袭
(4)有钱不交学费
(5)贷款到期不还
(6)简历造假
(7)家庭收入造假,争夺助学金
2.答案提示
(1)社会不良风气产生消极影响。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有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因素,又有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的失信行为,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校诚信教育力度不够。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学校只是单纯地从表面上做文章,如考试时要求学生签订诚信协议,并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3)监督力度不够。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只对比较突出的大学生失信行为进行披露,没有形成监督的常规机制。
(4)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不够健全的失信惩罚机制很难给失信学生带来威慑力,导致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知错不改。
(5)自律意识较差。大学生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3.答案提示
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让学生尽早具备诚信意识、尽早感觉到自己是个“社会人”,无疑是在诚信教育与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这对于我们构建诚信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将恋爱情况作为诚信评判因素之一,计入系统评分,虽然规定的原则是看恋爱中有无欺骗他人感情的情况,但事实上这个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硬要判定在恋爱中是否存在“欺骗”,不但是吃力不讨好,而且极易造成“冤假错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对大学而言,是更为迫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