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驾驶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证员 地图 专题内容 考试资讯
 招生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答案 - 正文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真题及答案(二)

来源:2exam.com 2012-10-26 16:39:31

 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1~105题。

  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年龄

需求人数

(人)

与上季度相比(%)

与去年同期相比(%)

求人倍率

(需求人数/求职人数)

与上季度相比

与去年同期相比

16-24

1280880

-1.7

-2.1

1.01

0.06

0.01

25-34

1496176

4.2

2.7

1.07

0.04

0.02

35-44

698181

-0.5

-0.1

0.93

-0.03

0.07

45岁以上

206705

-2.5

-0.5

0.63

-0.25

-0.08

无要求

439313

0.6

0

/

/

/

 

  101.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中45岁以下的年龄段所占比例为(    )。

  A. 5.0%B. 15.7%

  C. 53.3%D. 84.3%

  102.2007年第四季度求大于供的年龄段占所有需求人数的比例是(    )。

  A. 31.1%B. 67.4%

  C. 21.9%D. 75.4%

  103.2007年第三季度中供大于求年龄段占所有需求人数的比例是(    )。

  A. 53.2%B. 36.3%

  C. 72.4%D. 54.3%

  104.2007年第四季度求职人数约为(    )。

  A. 412万人B. 368万人

  C. 375万人D. 无法判断

  105.根据以上资料和数据分析,下列选项中一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

  B. 相比第三季度,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有所减少

  C.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看,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招聘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

  D.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年龄在16-34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体

  四、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6~110题。

  2008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52850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2041万吨,较上一年增产约2.6%;早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7651万吨,较上一年增产约6.7%。

  2004-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

  106.2005-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 2005年B. 2006年

  C. 2007年D. 2008年

  107.2007年我国早稻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    )。

  A. 6.2%B. 6.7%

  C. 6.9%D. 7.1%

  108.按照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以及秋粮产量所占的比重,2009年我国秋粮产量为(    )万吨。

  A. 32805万吨B. 35875万吨

  C. 37595万吨D. 38895万吨

  109.2008年我国夏粮产量所占比重与2007年相比(    )。

  A. 明显增长B. 明显下降

  C. 基本持平D. 无法判断

  110.根据已有材料分析,下列关于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状况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2005-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

  B. 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比2006年约增长了6.1%

  C. 2005-2008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最慢的是2006年

  D. 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中夏粮所占比重最大

 五、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1~115题。

  2008年我国部分省市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情况如下表所示。

地区

消费水平绝对数(元)

城乡消费

水平对比

指数 (上年=100)

全  体

居  民

农  村

居  民

城  镇

居  民

(农村居民=1)

全  体

居  民

农  村

居  民

城  镇

居  民

北京

-

9063

20729

-

107.1

112.5

106.3

天津

-

5334

14140

2.7

109.7

107.3

109.3

内蒙古

7062

3286

10930

3.3

116.5

110.9

115.9

辽宁

7965

3634

10950

-

110.8

99.8

113.2

上海

24260

11235

-

2.3

111.3

105.6

111.8

浙江

12569

7077

17486

2.5

110.3

109.8

108.0

安徽

5278

-

9208

3.2

113.0

111.9

110.3

福建

8772

4808

13006

2.7

106.7

106.9

105.7

山东

8075

4126

-

3.1

113.4

114.1

111.8

河南

5141

-

9743

3.4

109.1

107.3

105.8

湖北

6513

3300

10593

3.2

111.0

112.0

109.7

湖南

6240

3426

10532

3.1

109.7

105.8

108.4

广东

-

4490

17448

3.9

113.7

102.1

114.0

海南

-

3185

-

2.8

113.0

107.4

112.8

重庆

6545

2784

10698

3.8

115.3

110.6

113.8

四川

5259

-

9559

3.2

110.2

108.4

108.5

陕西

5272

2559

9362

-

111.1

114.6

106.2

甘肃

4274

2049

9150

-

106.3

102.4

106.2

  111.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200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最大的是(    )。

  A. 北京市B. 天津市

  C. 上海市D. 广东省

  112.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2008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最小的是(    )。

  A. 安徽省B. 河南省

  C. 四川省D. 甘肃省

  113.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2008年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最大的是(    )。

  A. 辽宁省B. 广东省

  C. 陕西省D. 甘肃省

  114.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位居第三的是(    )。

  A. 天津市B. 北京市

  C. 浙江省D. 广东省

  115.根据上表数据,下列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

  A. 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超过一万的有15个

  B. 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2008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比2007年都有所提高

  C. 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增幅最快是内蒙古自治区

  D. 以上三个选项都不正确

  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

  (共25题,参考时限10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请开始答题:

  116.中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    )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非典型肺炎  B. 乙型肝炎

  C. 手足口病    D. 甲型H1N1流感

  117.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在全国推广节能灯是我国政府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所发布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将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______给予补贴;对于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______给予补贴。

  A. 50% ;40%    B. 50% ;30%

  C. 40% ;30%       D. 40% ;20%

  118.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联合举办了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

  A. “依法节能,全民行动”

  B. “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

  C. “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D. “全民参与,共建和谐”

  119.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就智力支边扶贫工作进行考察,为贫困地区发展提出许多政策性建议,在落实扶贫经济项目、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

  A. 参加国家政权

  B.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

  C.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20.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

  A. 最高收入                   B. 最低收入

  C. 平均收入                   D. 超额收入

  121.抑制型通货膨胀的表现:

  A. 人们持币待购,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变慢

  B. 物价普遍上涨

  C. 有效需求不足

  D. 货币贬值

  122.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重大贡献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 张自忠    B. 李宗仁

  C. 傅作义    D. 杜聿明

  123.下列关于唐朝的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丝绸之路,是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B. 从长安出发,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北非的开罗

  C. 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以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D.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商路的统称;狭义的丝绸之路仅指汉唐时期的沙漠绿洲丝路

  124.下列关于世界各大洲分界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B.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C.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D. 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12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 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26.古诗的体制称为“风雅颂”,其中“风”指:

  A. 宗庙祭祀的舞曲   B. 正声雅乐

  C. 自然界的声音   D. 地方音乐

  1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袋鼠与鸸鹋是澳大利亚的国宝

  B. 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菌素

  C. 文学名着《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

  D. 被誉为“钢琴之王”的作曲家是肖邦

  1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B. 中国领土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乌恰县

  C. 天安门广场的降旗时间是北京时间19:00

  D. 目前太阳系有8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129.丁国人王某将飞往乙国的丁国航空公司班机劫持,后飞机在中国河北省迫降,王某被我国公安机关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王某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B. 对王某不能依据属地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C. 对王某能依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D. 对王某能依据保护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130.《A市日报》刊登了一则严重失实的反映某市检察院收受贿赂、玩忽职守的报道。对此,某市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要求《A市日报》赔礼道歉。某市检察院的行为属于:

  A. 法的执行      B. 法的适用

  C. 法的遵守      D. 法的解释

  131.李某被区公安机关误认为参加聚众斗殴,而被行政拘留10天。李某从看守所出来以后,针对该行政拘留提起了行政诉讼。一审判决支持了李某关于确认区公安机关行政机关拘留行为违法的诉讼请求,但是遗漏了行政赔偿的要求。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由区公安局给予李某国家赔偿。那么二审法院在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

  A. 应当终止诉讼,告诉当事人另行起诉

  B. 可以先就行政赔偿的部分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

  C. 可以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通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D. 直接发回重审

  13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央领导最近指出,党的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说建设学习型政党是:

  A. 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    B.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C. 知识经济时代对党员的客观要求  D.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13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基本方式的是:

  ①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④党领导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34.胸围差可以作为衡量肺活量大小的指标。在一次体检中,甲在平静状态下的胸围是78厘米,尽力吸气时的胸围是82厘米,尽力呼气时胸围是75厘米,此次测量中他的胸围差是:

  A. 3厘米      B. 4厘米

  C. 6厘米     D. 7厘米

  135.以下关于生活中的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 洗衣粉应在60℃左右的水中溶解

  B. 炒菜时应一概采用文火慢炒的方法

  C. 脂肪摄入量过少,会造成人体内维生素缺乏

  D.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消耗更多脂肪。

  136.下列关于监察机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乡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均设立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工作

  B. 监察机关独立于人民政府,是独立的工作部门

  C. 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D. 监察机关不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

  137.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刑法修正案(七)和修订后的保险法,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签署第9号、第10号、第11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A. 防震减灾法    B. 食品安全法

  C. 劳动合同法  D. 物权法

  138.下列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A. 北京市教委批准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副校长的任命

  B. 北京市民政局办理的结婚登记

  C. 北京市建设局批准北京市公安局办公楼施工的许可

  D. 北京市财务局批准北京市教育局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购买电脑500台

  139.某县政府经过省政府批准后,以自己的名义决定征收某村的荒地进行工程建设。该村对征收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下列组织中,应作为该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的是:

  A. 县政府   B. 省国土资源厅

  C. 省政府   D. 国务院

  140.刑讯逼供罪的犯罪主体是:

  A. 国家工作人员

  B. 司法工作人员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

参考答案

1.D.[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从后面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对民族的判断标准。所以,第一个空应该填“判定”或者“识别”,“琢磨”是反复思索的意思,而“捉摸”是猜测,预料。此处使用“琢磨”最为准确。所以选择D选项。
2.B.[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熟知”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习”是学习得很熟练,不合语境;“熟悉”“熟知”都是知道得很清楚的意思;“魅力”可以与“散发”、“焕发”连用,迸发有方向性,不能与“魅力”连用;“焕发”有振作起来的含义,更适合。所以选择B选项。
3. A.[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第一个空白处,“监督”意为监视、督促,“监管”更强调监督和管理,国家对民间志愿者应该是“监管”的关系;第二个空白处,“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这里使用“权利”合适。所以选择A选项。
4.B.[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根据文段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可看出,这里应该填入一对相对的实词。“孤零零”三个字相对应的是“个体”,所以选择B选项。
5.C.[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第一个空,根据后文“但影响有多大”可以看出,此处应该是很确定会“产生影响”的。所以应该选择C或D;而“目前”表示现在、此刻,符合语境。“当前”的意思是“在面前”,如“大敌当前”,或者“现阶段”,如“当前的任务”,不符合语境。所以选择C选项。
6.D.[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首先,根据文段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对于“传闻”,发布的公告应该起到澄清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声明”或者“透露”;同时,“目前”,表示现在、此刻的意思,符合语境。所以选择D选项。
7.C.[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表明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之处,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意见。其强调两者,首先排除,只有A和C;“辩驳”指提出理由、事实来说明某种行为是合理的;“辩护”是法律用语。法院审理案件时,被告人和辩护人在法庭上根据事实和法律对控告的事实所作的申辩和解释。因此,根据题目语序,应当先使用“辩护”,所以选择C选项。
8.C.[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根据成语的意义,这四个成语都可以表示“连续不断”。“连绵不断”多用于声音、山脉等;“摩肩接踵”形容人多;而只有“川流不息”和“络绎不绝”二者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不过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所以选择C选项。
9.B.[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根据成语的意义,“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不能用来形容山势;“鬼斧神工”和“巧夺天工”是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界。所以选择B选项。
10.D.[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根据成语的意思,“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都是形容努力奋发的状态,但是放在这里语法不通,应该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励精图治”是指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在这里不符合题意;而D项“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这里使用的是后来的含义,所以选择D选项。
11.D.[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根据成语的意义,首先否定A选项的“翻云覆雨”,尽管“翻云覆雨”有出尔反尔的意思,但是这里不符合语境;C选项中的“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不符合题意的要求;“令行禁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但只能做谓语、宾语、定语,应该说“政府要令行禁止”而不是“法令或政策令行禁止”;D选项中,“出尔反尔”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和“言出必行”搭配,符合语境。所以选择D选项。
12.D.[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根据成语的意思,每一选项中的后面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这里“化为泡影”最好。前面的一个空,“祸不单行”是不适用的,而其他三个都可以。所以选择D选项。
13.C.[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犬牙交错”多用来泛指各种因素相互牵连交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不符合语境,首先排除;“参差不齐”和“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所以选择C选项。
14.D.[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根据成语部分,“荒诞离奇”和“纯属虚构”都是用来形容故事,消息和通知一般使用“捕风捉影”或“子虚乌有”,所以可以排除A、B;“废弃”指的是抛弃不用;“废止”指的是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而对于方案、法规等应该使用“废止”,而不是“废弃”。所以选择D选项。
15.C.[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首先,第一个空格能排除B选项;其次,“顺水推舟”指顺着水流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法说话办事;“见风使舵”指看风向转动舵柄。比喻做事无主见,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根据题意,对于“法规政策”,用“规避”是最贴切的。所以选择C选项。
16.A.[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根据成语的意思,“纷繁复杂”是指头绪多而杂乱;“瞬息万变”是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强调变化,这两个词语都不能与“进步”连用;“日新月异”是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然而“硕大”不能与抽象的东西连用。所以选择A选项。
17.A.[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保障”和“保证”,这两个词的意义的着重方面不同。“保障”主要是说对于已有的东西加以维护,使之不受影响;“保证”主要是说对于完成一件工作、实现某种思想所作的担保,有“一定完成”的意思。这里选择“保证”合适,排除B、D项;“行之有效”指已经实施的方法或措施是有成效的,不能说“已经行之有效”,也不能与“发展”搭配。所以选择A选项。
18.C.[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第一个空白处,“纠缠”与后文的“折腾”相对应;第二个空白处,“开诚布公”是指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襟怀坦白”、“推心置腹”都是指个人;“光明正大”是与“偷偷摸摸”相对应的,是不合适的。所以选择C选项。
19.C.[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成语部分。根据成语的意义,“一目十行”只用来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浅尝辄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走马观花”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这两者都比较合适;而“巡视”更强调首长对下属,“巡查”更合适。所以选择C选项。
20.B.[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和关联词语相结合的辨析题。首先,第一个空白处使用“远眺”比较适合;第二个空白处“果然”表示意料之中,符合语境。所以选择C选项。
21.A.[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要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大量涌现并且蓬勃发展”,“大行其道”和“刮起一阵阵旋风”都表现了新媒体发展态势的猛烈。所以选择A选项。
22.D.[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开头直入主题“博客在自我表达、人际互动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而后面的描写重点在博客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方面,从“铁矿垮塌事故”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博客有可能解决原来不能解决的民生问题,即“带来了诸多可能性”。B项“功能强大”表述不清,没有指明之哪方面功能强大;C项“社会阴暗面”表述片面,“铁矿垮塌事故”是作为一个例子,虽然它是负性的,但不能代表博客反映的东西都是负性的;A项“使用博客在政坛蔚然成风”仅就现象进行了描述,而没有深入到内涵。所以选择D选项。
23.B.[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段的意思进行引申和推测。从记者与选手的对话中可知:记者往往用自己预设好的框框去套住被采访者,所以选择B选项;D项“无论什么原因”过于绝对化,文段只呈现了一种原因,不能推论出“无论什么原因”。 所以选择B选项。
24.C.[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以金星为例,说明行星不会“眨眼”的原因。最后一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差异初步断定天上的星星哪颗是恒星,哪颗是行星了”,引入了“恒星”,即文段主要想说明的是可以用“眨眼”这一特点来判断恒星和行星。所以选择C选项。
25.D.[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纵观整个文段主要讲了人在睡觉时会打呼噜的原因,即“睡眠时软腭松弛造成了打呼噜”。 A项中“气流冲击软腭”的现象在白天人意识清醒的时候也会发生,但是那时候人会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而不是声音发出来,排除。所以选择D选项。
26.B.[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纵观全段围绕如何帮大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展开。作者所强调的是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来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还介绍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效,可见文段提倡的是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辅助支持。所以选择B选项;D项概括过于空泛,没有准确涵盖文段内容。所以选择B选项。
27.A.[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抓住文段的首尾两句:“科学家们对孪生子这种‘同步信息’现象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到“从而就形成了孪生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同步现象”,可以看出文段是在对孪生子同步现象的成因进行解释。所以选择A选项。
28.D.[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主要是要判断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文段属于典型的总—分式行文脉络。首句提出文段的主旨—改革招生思路,改革评价制度。那么应采取什么思路呢?接着作者提出了应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高考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及创新型思维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即文段意在说明应该用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制度来作为新的考核制度。所以选择D选项。
29.A.[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值得注意的是”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部分,英国的宪政已经向共识民主转变,这一现象说明的是共识民主适应的社会范围更广,结合第一句来看,专业学者的倡导与英国的实践都说明共识民主在世界范围内对宪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选项正确;文段主要想表现共识民主的先进,而不是多数民主的落后,因此C项不正确。所以选择A选项。
30.A.[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介绍了睡眠的作用:帮助人脑进行信息加工,即将白天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B项的说法过于笼统,不够具体;C项以偏概全,“大脑接收和整理的信息的活动”在白天也会进行,睡眠并不是进行这一活动的唯一时间;D项是对文段的引申,而题目的要求是选出“主旨概括最准确的”,因此D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予以排除。所以选择A选项。
31.B.[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属于典型的总—分式结构,首句“全球气候的小幅度波动虽然并不为人明显发觉,但对于冰川来说则有显著的影响”为全段的中心句,“但”这个转折词又提醒我们文段的关键词是“冰川”,即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产生的影响。根据后面的叙述可知,这种影响表现在冰川正在消融。D项的主语虽然也是冰川,但过于引申,文段并没有描述冰川融化会带来什么灾难。所以选择B选项。
32.C.[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介绍了金字塔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发挥微波的作用。接着介绍了金字塔的材质—花岗岩有保存宇宙波的作用。这些使金字塔极大地利用了宇宙波,从而产生“超自然力量的能”,所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金字塔的神秘能量就是它的结构和材质所聚集的宇宙波。所以选择C选项。
33.C.[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谈了由于教育产业具有公益性,所以国家责无旁贷投入最多。接着算了一笔经济账,用一连串的数字说明国家在0-16岁教育投入之多。所以选择C选项。
34.C.[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题目要求考生对文段大意进行总结。文段首句即引出文段的关键词“古代家教思想中道德构成”,接着说明古代的家教思想道德构成覆盖了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古代家教思想道德构成能覆盖众多层面的原因是家庭在起中介作用,所以文段主要围绕着“中国古代家教思想的道德结构覆盖面广”进行的说明。所以选择C选项。
35.D.[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讨论了怎样才能真正还原奥数教育,以高考为例,提出“对人才的评价、选拔,能针对人本身”,“就可能引导学生更关注个性、兴趣、特长与能力的养成”。可见作者认为对人才进行多元评价是还原奥数教育的有效方式。所以选择D选项。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论证类历年真题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类问题历年真题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题型预测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模拟试题答案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类问题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算术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目易混淆概念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选择题怎么猜答案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推理题目往年真题解读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汉字题题目习题解读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空间重构类题目习题解读
  • 上一个文章: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