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驾驶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证员 地图 专题内容 考试资讯
 招生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答案 - 正文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真题及答案(二)

来源:2exam.com 2012-10-26 16:39:31

36.D.[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文段,“两岛上有丰富的印第安人遗迹”,并且“月亮岛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遗址、精美壮观的宫殿、庙宇、金字塔及其它石头建筑物”,但是二岛上现在是否有印第安人居住,“太阳岛”具体有什么,从文中无法得知,故排除A、B项;根据文意,印第安乌罗族住在“浮动小岛”上,而不是埃斯特维斯岛上,所以排除C项。所以选择D选项。
37.C.[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文意“这些碘化银晶体导致大量水珠在它们周围形成,再以雨的形式降落下来”,可以首先排除A项;瑞士研究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认为“激光可能是一种可按照需要进行降雨的更好的方法”,但无法推知瑞士采用何种降雨法,故排除B项;同理,“激光降雨”的前景如何,无法从文中推出,排除D。所以选择C选项。
38.C.[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必须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再对指定词语进行分析。“欣赏活动是对艺术家已创造出的艺术形象的一种再创造”,说明再创造的对象是已有的艺术形象,比较四个选项,C项和D项都涉及了艺术形象,而D项的发现或发掘艺术形象没有“再”的含义在里面,予以排除。所以选择C选项。
39.C.[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需要根据文段的主旨来推测下文的内容。文段首先介绍了儒学对“善”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第二句“然而”将焦点集中于道家,“道家同样是追求善的”,而道家的“善”集中体现在老子的思想中。文段层层递进,从儒家到道家,再到最后具体到老子思想上,由此可知接下来最有可能谈到的是“善”如何在老子思想中得以体现。所以选择C选项。
40.B.[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句中的连接词和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文段是一个叙述性语段,从“他”的经历入手,抓住有关表示经历的词语:“后来”到“之后”到“现在”到“所以”等,便可以找出其合理的组合了,所以选择B选项。
41.A.[解析] 本题属于多级数列。第一次做差得到14,18,23,29,36,(44),第二次做差得到4,5,6,7,猜测下一项是8,验证成立。所以选择A选项。
42.A.[解析] 本题属于幂次数列。原数列可化,所以选择A选项。
43.A.[解析] 本题属于递推数列。前一项除以3减去2之后等于后一项。因此所求项为3&pide;3-2=-1。所以选择A选项。
44.A.[解析] 本题属于递推数列。1=0×(-2)+1, -3=1×(-2)-1, 7=(-3)×(-2)+1, -15=7×(-2)-1, 31=(-15)×(-2)+1,所以下一项为31×(-2)-1=(-63)。所以选择A选项。
本题也可看成幂次数列。每一项的正负号交替出现,可以判断所求项为负号,且每一项撇开正负号,可化为。所以选择A选项。
45.D.[解析] 本题属于分数数列。分子都是1,分母数列无明显特征,做差试探。第一次差值为0,1,3,6,第二次差值为1,2,3,(4),验证成立。所以选择D选项。
46.D.[解析] 本题属于计算类问题。原式=,括号中的等差数列之和一定是16+1=17的倍数,故分母119=17×7中的17一定会被约去,所以选择D选项。
47.C.[解析] 本题属于计数类问题。虽然本题在题干中叙述了一大堆无关的信息,但其实就是最简单的6个人排序的问题,所以选择C选项。
本题中要注意两点:①注意是5+1个人而不是5个;②不能被“排成两排”所迷惑,认为排两排就应该是。
48.B.[解析] 本题属于浓度类问题。设B溶液的浓度为x,A为2x。可得:,解得x=10%,2x=20%。所以选择B选项。
49.B.[解析] 本题属于行程类问题。当乙发现自己落后甲整整一圈时,他们已跑的时间为分钟,这时甲还剩6000米而乙则剩6400米。之后甲的速度为418米/分,而乙为450米/分,他们到达终点所需的时间分别为,用交叉相乘的方法或用差分法比较得:甲的时间>乙的时间,因此乙先到达终点。所以选择B选项。
50.D.[解析] 本题属于工程类问题。甲修了3天后乙修了1天完成的工作量可看作甲、乙合修1天之后甲再单独修了2天。又因为两人合修1天的工作量是,因此甲每天的工作量为,故甲单独完成需要15天。所以选择D选项。
51.B.[解析] 本题属于基本应用题。由题意,后三位编号001到149都是男员工,所以千位数都是1,后三位编号150到199百位数都是1,再看200-240。200-240都是女员工,所以只需看十位数和个位数是否含1即可。个位为1的有4个,十位为1的有10个,减去一个共同的,共有13个。综上,工号中含有“1”的员工有149+50+13=212名。所以选择B选项。
52.C.[解析] 本题属于计数类问题。从袋中随机抽取了一个球发现是黑球,这只能说明袋中有黑球,而不能说明黑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所以抽取一个黑球并不能对区别白、黑球袋起帮助作用,抽出的黑球所在的袋子是白、黑球袋都有可能。所以选择C选项。
53.B.[解析] 本题属于时间类问题。普通的过一年星期数加一,但是闰年加二。闰年的判定方法一般来说,用年份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但是,整百年份要除以400。所以2100年是平年。因此加2。所以选择B选项。
54.C.[解析] 本题属于整除类题目。本题可以不用计算就选出答案,由“交卷人数与未交卷人数比为4:5”可知班级总人数一定是9的整数倍,即可选出答案C。所以选择C选项。
55.C.[解析] 本题考查抽屉原理。运用最不利原则,假设最坏的情况是6个小分队各自抽到两人,然后再抽到一名班主任老师,那么再抽1名,必然属于其中一个队,即一共至少要抽2×6+1+1=14名“幸运游客”才能满足条件。所以选择C选项。
56.C.[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每个图依次由3、2、1、1、2、3部分组成,所以选择C选项。
57.C.[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每个图都含有4个白区,所以选择C选项。
58.C.[解析] 本题属于样式类。每个图的两个图形内接,所以选择C选项。
59.A.[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考查图形线条的数量,依次为2、3、4、5、6、(7),所以选择A选项。
60.D.[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从第1个图到第8个图的封闭空间的数量依次为1至8,所以第9个图的封闭空间的数量为9。所以选择D选项。
61.B.[解析] 本题属于样式类。运算规则为样式求同,所以选择B选项。
62.B.[解析] 本题属于样式类,考查样式遍历,每一行构成3只鸟的基本图形元素相同,但是组合不同,所以选择B选项。
63.A.[解析] 本题属于三视图。问号中应是俯视图,排除C、D,B中左右两侧的直线位置错误,所以选择C选项。
64.D.[解析] 本题属于于空间重构类。考查考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转换的能力,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观察两个白色面之间的关系。左边给定的图形只有两个白色的面,而且是相对的,所以不可能有两个白色的面相邻,可排除A、C,并且在相交的三个面中,至少有一面应该是白色的,可排除B,所以选择D选项。
65.C.[解析] 本题属于于空间重构类。平面图形中没有相互平行的线段相邻,而A、B、D中存在相邻面有平行线段,所以选择C选项。
66.B.[解析] “解题的关键点在于(1)经济法人的目的是生产或经营(2)具有经济权利和义务(3)是社会组织而非个人”。只有B项符合全部,所以选择B选项。
67.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1)是在合同订立或履行之前(2)支付的款项是作为担保”。A、B都已经是合同履行之后,而D项并不是担保作用,所以选择C选项。
68.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岗位是工资多少的唯一或主要标准”。A是根据业绩,B是根据工龄,D是因为试用而不是岗位。C是因为岗位的变化工资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岗位工资,所以选择C选项。
69.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权威被界定为地位高、有威信和受人敬重的人”。明星并不是所谓的权威,只是受关注程度高而已。所以选择C选项。
70.D.[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一个接着一个,序列性的起作用”。而D选项中是个人对集体的影响,并未体现出系列的影响。所以选择D选项。
71.B.[解析] 解题的关键点在于“不能用语言文字清晰表达却又经常使用的知识”。B选项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是步骤明确、可以清晰表达的知识。而其他三项则是人们在实践中自然而然所掌握的知识、无法用语言说明具体过程的知识。所以选择B选项。
72.C.[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新学习的知识,在概念上是包含在原有知识之下的”。C项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都属于三角形的特殊形式,因此属于下位学习。B项中虽然《宪法》是最根本的法律,但其和《刑法》、《民法》等都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并不具有概念上的包容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73.D.[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1)对象为灾民、贫民(2)基于慈悲和同情(3)活动是施舍性质的”。只有D项符合,B项失业保险并不是施舍救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D。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个人责任的强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所以选择D选项。
74.D.[解析] 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因为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而导致的贫困”。D选项中的老人的贫困并不是因为经济体制转型所导致,更多是因为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不属于新城市贫困。所以选择D选项。
75.A.[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长期的、可持续性的”。B、C、D项符合定义。A项降低质量一方面是对手短期内可以模仿的,另一方面也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战略,因此不属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所以选择A选项。
76.C.[解析] 本题属于充分条件关系,后一个词是前一个词必然导致的结果。自满必然让人退步,灾难必然带了损坏。其他选项都不是必然有的结果,而只是可能的结果。所以选择C选项。
77.D.[解析] 本题属于对应关系。前两个词属于对应关系,建造的对象是房子。后两个词也是对应关系,房子可以建在街道上。同样的,耕种的对象是庄稼,庄稼可以种在土地里。所以选择D选项。
78.A.[解析] 本题属于对应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稻谷是大米的唯一来源。所以选择A选项。
79.C.[解析] 本题属于组成关系。一片森林由多片树林构成,而一条山脉由多座山组成。所以选择C选项。
80.A.[解析] 本题属于对应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作用。照明是电灯的作用,传播是媒体的作用。所以选择A选项。
81.D.[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安全气囊的效用,不在于避免汽车事故;而在于当事故发生时减少车主受伤害的程度。题干的论证忽略了这一点。D项恰当地指明了这一点。所以选择D选项。
82.A.[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根据题意,每组只有1人活着,因此比较活着的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C、D项均不予考虑。对两组病人的考查,只能从患病并进行治疗开始,与平均寿命无关。A项说明服用于治疗T的试验药物W素是有效用的(多活了两年)。所以选择A选项。
83.D.[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题干认为,海豹不以鳕鱼为食,所以不是海豹导致鳕鱼减少。而D项海豹吃了鳕鱼的食物,所以海豹还是导致鳕鱼减少的原因,削弱了上述论证,所以选择D选项。
84.B.[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题干的结论依赖于把动脉健康和身体健康混为一谈,B项把两者区分开来,所以选择B选项。
85.B.[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题干中李军认为,是除霜孔使车辆玻璃冰霜融化。选项B认为,没有除霜孔,车辆玻璃的冰霜也能同样融化,这就表明,除霜孔对车辆玻璃冰霜融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所以选择B选项。
86.C.[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论证型。题干中议员的观点及其论证的实质性缺陷,在于把两个具有不同内容的数字进行不恰当的比较。I和Ⅱ实际上确认了这样的比较是成立的,问题只在于如何使进行比较的数字更为精确,这显然不得要领。因此,I和Ⅱ并不能构成对题于的恰当驳斥。 Ⅲ指出题干中的两个数字具有不同的内容,这就点出了题干的症结,从而构成了对题干的恰当驳斥。所以选择C选项。
87.A.[解析] 本题属于支持论证型。由题干,经济复苏虽然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但由于在复苏初期,大多数企业主因丧失,经商的自信而尽可能推迟雇用新职工,因此.可得出结论,经济复苏不一定能迅速减少失业人数。所以选择A选项。
88.B.[解析] 本题属于前提假设型。B项是题干的议论所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事实上天文学的发展并不具备对恒星聚集体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的条件,那么,就不可能基于对星团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对其总体的发展过程的进行有效研究.题干的议论就难以成立。其余各项不是必须假设的。例如,题干假设,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可用于天文学研究,但题干的议论不必假设:适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原则上都适用于其他领域。A项的断定过强了,不是题干的议论必须假设的。所以选择B选项。
89.B.[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推理型。由题干可知,丙住的房间号是2或4,甲的房间号是4(此时戊的房间号是1)或5(此时戊的房间号是2)。假设丙住的房间号是2,甲的房间号是4,那么戊的房间号是1,乙的房间号是3,与条件①矛盾。假设丙的房间号是2,甲的房间号是5,那么戊的房间号是2,与假设矛盾。由此只能得出,丙的房间号是4,甲的房间号是5,戊是2号,丁是3号,乙是1号。所以选择B选项
90.B.[解析] 本题属于翻译推理型。题干断定,只有当对一个行为的辩护成为对该行为解释的实质部分时,这样的行为才是合理的。根据题干关于行为解释与行为辩护的定义,显然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行为是合理的,则实施这一行为的正当理由必定也是导致该行为的原因。其余各项不能从题干推出。例如,B项不能推出。因为由题干,一个行为的原因中即使包含该行为的正当理由,但这一正当理由如果不是导致该行为的实质性原因,这样的行为也不能认为是合理的。所以选择B选项
91.B.[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从第二段材料可得知“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比2007年增长19.5%”,从第二段材料还可知“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增长25.4%,完成预算的101.7%”,所以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61316.9/(1+19.5%)=51311.21亿元;财政支出为:62427.03/(1+25.4%)=49782.32亿元,收入大于支出,所以选择B选项。
92.C.[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这道题关键是看清楚求的是预算的财政赤字,而非实际财政赤字;从第二段材料可知“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完成预算的104.8%”,所以2008年我国预算的财政赤字为:61316.9/104.8%-62427.03/101.7%≈2875亿元,所以选择C选项。
93.C.[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这道题要注意求的是2007年,从第二段材料可得知2007年我国中央本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为:。所以选择C选项。
94.D.[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200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所占的比例为,所以选择D选项。
95.C.[解析] 本题属于文字分析题。
A选项:从第二段材料可得知“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比2007年增长19.5%”,从第三段材料可知“2008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2945.61亿元,同比增长26.5%”,所以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61316.9/(1+19.5%)=51311.21亿元;财政支出为:62427.03/(1+25.4%)=49782.32亿元,收大于支,不存在财政赤字;而2008年财政收支情况是入不敷出,所以可以得出2008年财政赤字有所增加,A项错误。
B选项:通过材料最后一段可以知道“地方支出平均38%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支出平均54.4%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从而可以判断出来我国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要高于其他地区,B项错误。
C选项:按照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速,我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为62427.03×(1+25.4%)-61316.9×(1+19.5%)=5009.8亿元>5000亿元,C项正确。
所以选择C选项。
96.C.[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这道题关键是要看清楚表中所给的进出口总值是累计数字,而非当月总额,所以2008年我国第四季度进口总值比第三季度增长比例为(2561632045-1967128751)/(1967128751-1233800013)×100%-100%≈﹣18.9%,所以选择C选项。
97.C.[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2008年我国第一、二、三、四季度出口额分别为:305896908、360354502、407806679、354487620千美元,可见第三季度出口额最多,所以选择C选项。
98.A.[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算出2007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占2007全年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为:,所以选择A选项。
99.D.[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这道题需要先算出2008年6-12月每月进出口总额,然后再计算每个月的变化幅度;在具体计算时可以对数据进行模糊处理,按照四舍五入只保留倒数三位,以便简化计算。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

时间 进出口总值(累计)
(千美元) 月进出口额
(千美元) 月增长
(%)
5月 1,012,082,203 - -
6月 1,233,800,013 221,717,810  
7月 1,482,095,092 248,295,079 10.70
8月 1,723,376,582 241,281,490 -2.91
9月 1,967,128,751 243,752,169 1.01
10月 2,188,669,159 221,540,408 -10.03
11月 2,378,372,122 189,702,963 -16.78
12月 2,561,632,045 183,259,923 -3.52
所以选择D选项。
100.D.[解析] 本题属于文字分析题。
时间 进出口总值 月进出口额 出口总值 月出口额
(累计) (千美元) (累计) (千美元)
1月 199,814,476   109,640,030  
2月 365,928,509 166,114,033 196,990,826 87,350,796
3月 570,375,622 204,447,113 305,896,908 108,906,082
4月 791,258,253 220,882,631 424,614,804 118,717,896
5月 1,012,082,203 220,823,950 545,055,148 120,440,344
6月 1,233,800,013 221,717,810 666,251,410 121,196,262
7月 1,482,095,092 248,295,079 802,896,208 136,644,798
8月 1,723,376,582 241,281,490 937,685,294 134,789,086
9月 1,967,128,751 243,752,169 1,074,058,089 136,372,795
10月 2,188,669,159 221,540,408 1,202,330,946 128,272,857
11月 2,378,372,122 189,702,963 1,317,161,607 114,830,661
12月 2,561,632,045 183,259,923 1,428,545,709 111,384,102

A选项:看似很麻烦,需要分别算出每个月的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但实际上只需算出每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进口额不必具体算出,只要看出口额是否超过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即可,而且通过比较1月份的进、出口额即可发现A项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
B选项:2008年月平均进出口总额为:2561632045/12=213469337.08千美元,可以看出只有7个月的进出口总值超过平均值,B项错误。
C选项:2月份出口额低于1000亿美元,C项错误。
D选项:2008年1-12月进出口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的月份有8个,D项正确。
所以选择D选项。
101.D.[解析] 本题属于计算题。最普通的方法是算出45岁以下每个年龄段需求人数所占比例,然后将16-24、25-34、35-44所占比例相加即可,如下表:
年龄 需求人数(人) 比重(%)
16-24 1280880 31.1
25-34 1496176 36.3
35-44 698181 16.9
45岁以上 206705 5
无要求 439313 10.7
合计 4121255 100
这样计算量会很大,其实只要算出45岁以上以及无要求所占比例即可,表中所给数据都很大,但在看到所给四个选项中的具体比例后,可以对所有数据做近似处理,按照四舍五入处理掉后五位后可以很容易看出45岁以上以及无要求所占比例在10%-20%之间。所以选择D选项。
102.B.[解析] 本题属于计算题。实际上此题不具体计算也可得出答案,只要能根据求人倍率一栏找到求大于供(求人倍率大于1)的年龄段是16-24、25-34即可,很容易看出这两个年龄段所占比例超过50%,通过上一题的结果,又可以得出剩下的三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大于30%,所以所求年龄段所占比例在50%-70%之间,所以选择B选项。
103.D.[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需要做两步转换,首先要算出2007年第三季度每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其次要根据2007年第四季度求人倍率以及与上一季度相比变化情况,算出第三季度的求人倍率,找出供大于求(求人倍率小于1)的年龄段。如下表所示:
年龄 第四季度需求人数(人) 与上季度相比(%) 第三季度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例 第四季度求人倍率 与上季度相比 第三季度求人倍率
16-24 1280880 -1.7 1303032 31.9 1.01 0.06 0.95
25-34 1496176 4.2 1435869 35.1 1.07 0.04 1.03
35-44 698181 -0.5 701689 17.2 0.93 -0.03 0.96
45岁以上 206705 -2.5 212005 5.2 0.63 -0.25 0.88
无要求 439313 0.6 436692 10.7 / / /
合计 4121255   4089288 100      

第三季度供大于求的有16-24,35-44和4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这三个年龄段占三季度总需求的比例约为(130+70+21)/409≈54%,所以选择D选项。
104.C.[解析] 本题属于总量计算题。根据2007年第四季度每个年龄段的求人倍率可以算出该年龄段的求职人数,相加即可得到结果。如下表:
年龄 第四季度需求人数(人) 第四季度求人倍率 第四季度求职人数(人)
16-24 1280880 1.01 1268198
25-34 1496176 1.07 1398295
35-44 698181 0.93 750732
45岁以上 206705 0.63 328103
无要求 439313 / /
合计 4121255   3745329
在看到所给选项都是估算值后,具体计算过程中可以粗略计算。所以选择C选项。
105.B.[解析]本题属于文字分析题。
A选项:根据上题解析中的表格可以看出2007年第四季度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A项正确。
B选项:根据之前解析中的表格可以发现第四季度需求人数为4121255,大于第三季度的需求人数4089288,B项错误。
C选项:用人单位对16-34岁年龄段需求比例约为(13+15)/41≈68%,C项正确。
D选项:根据前题解析中的表格可以算出,2007年第四季度求职人数中16-3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约为(13+14)/37≈73%,D项正确。
所以选择B选项。
106.D.[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此题思路较为简单,主要考查计算速度,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增长率(%)
2004 46947 -
2005 48402 3.10
2006 49804 2.90
2007 51160 2.72
2008 52850 3.30
所以选择D选项。
107.A.[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注意到“2007年和2008年早稻产量基本持平”即可得出:2007年早稻产量≈2008年早稻产量=52850-12041-37651=3158万吨,所以2007年早稻产量占2007年粮食总产量的比例为:×100%≈6.2%,所以选择A选项。
108.D.[解析] 本题属于增长率计算题。2008年秋粮产量为37651万吨,而2009年秋量产量一定大于2008年秋粮产量,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大于37651,所以选择D选项。
109.C.[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从文字材料可以得知,2008年我国夏粮产量所占比重为:×100%≈22.8%;而2007年我国夏粮产量所占比重为:22.9%。所以2008年我国夏粮产量所占比重比2007年减少了约22.9%-22.8%=0.1%,所以选择C选项。
110.B.[解析] 本题属于文字分析题。
A选项: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约为50000,若按5%增长则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约为52500,比实际51160高出很多,A项错误。
B选项: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比2006年增长幅度为:6.1%,B项正确;
C选项:由前面表格可以看出,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速最慢的是2007年,C项错误。
D选项:2007年夏粮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22.9%,D项错误。
所以选择B选项。
111.C.[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要比较各省市200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只需要知道表中未给出数据的范围即可,由于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一定是介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所以可以得知各省市全体居民消费水平一定小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由此可判断上海市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最大,所以选择C选项。
112.D.[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通过城乡消费水平对比的数值可以算出各个选项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具体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算出具体数值,只需要与甘肃省的2049元对比即可,可以看出其他三个省市均要大于甘肃省,所以选择D选项。
113.B.[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与上题解题思路类似,所以选择B选项。
114.C.[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题。定性分析即得,所以选择C选项。
115.C.[解析] 本题属于文字分析题。
A选项:上表所列出的省市中,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超过一万的有12个,A项错误。
B选项:2008年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要低于2007年,B项错误。
C选项:观察表中倒数第三列指数知,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增幅最快是内蒙古自治区,C项正确。
所以选择C选项。
116.D.[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所以选择D选项。
117.B.[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关于实施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的通知》规定:城乡居民用户购买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将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50%给予补贴,居民用户原则上每户购买数量不超过30只。大宗用户购买的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将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所以选择B选项。
118.B.[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A选项:“依法节能,全民行动”是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C选项:“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是2007年的主题。所以选择B选项。
119.D.[解析] 本题考查政策理论。从题目中看出各民主党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是就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执行出谋划策,体现出“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这一基本点。贫困地区的发展建议并不属于国家的大政方针,自然也没有涉及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与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D选项。
120.A.[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所以选择A选项。
121.A.[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通货膨胀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1)公开型通货膨胀:指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又称为开放性通货膨胀。(2)抑制型通货膨胀:一国实行物价管制的情况下,商品供给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来反映,只表现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又称为隐蔽性通货膨胀。所以选择A选项。
122.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傅作义是一位追求进步的国民党爱国将领。1949年 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这一义举对和平解放北平以及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选择C选项。
123.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西行航线最远可以到达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故C项的说法错误。所以选择C选项。
124.B.[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故B项的说法错误。所以选择B选项。
125.A.[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干中的引文是列宁的话。列宁曾经指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所以选择A选项。
126.D.[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所以选择D选项。
127.D.[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被誉为“钢琴之王”的作曲家是弗朗兹·李斯特,因此D项错误,其余各项均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
128.C.[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太阳上缘露出地平线,下缘离开地平线为升旗时间,下缘落入地平线开始至上缘消失为降旗时间,故C项的说法错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D项,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所以选择C选项。
129.C.[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和国际法知识。本题中王某所犯罪行是《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等国际公约以及我国《刑法》第121条中所规定的劫持航空器罪。对于(1)在我国登记的航空器内犯本罪;(2)在里面发生犯罪的航空器,在我国领土上降落而嫌疑犯还在该航空器内,(3)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犯有罪行而租机人在我国有主要营业地,或无主要营业地而有永久住所,以上三种罪行行使普遍管辖权或者属地管辖权。因此,我国可依据普遍管辖原则对王某适用中国刑法审判,A项错误,C项正确;另外,此案中被劫持的飞机在我国境内迫降,即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故能依据属地原则适用中国刑法审判,B错误;保护原则是指从保护本国利益出发,凡是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保护原则显然不是本案对王某进行管辖的依据,D错误。所以选择C选项。
130.C.[解析] 本题考查法理。狭义的法的遵守,也叫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权力,履行义务的活动。本题中,《A市日报》刊登的反映某市检察院收受贿赂、玩忽职守的报道严重失实,侵犯了该检察院的名誉权,该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市日报》赔礼道歉,系依法行使民事权利,该行为属于法的遵守,故正确答案为C。A项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B项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D项法的解释,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所以选择C选项。
131.B.[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71条的规定,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应当予以赔偿的,在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所以选择B选项。
132.B.[解析] 本题考查政策理论。题目以当前的“学习型社会”为背景,通过用一个关于书籍重要性的引言为预设背景,题干以中央领导的讲话为依托,要求学生理解从根本上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的。从四个选项看,都是其目的,但是只有B项是根本要求,其它选项都可以归因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所以选择B选项。
133.D.[解析] 本题考查政策理论。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关键在于依法上。而直接能体现出来的只有②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③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①④是间接体现,因此不合题意,答案为D项。
134.D.[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常识。人的胸围变化是由于呼吸的原因,一般人在呼吸时胸围总会变大、变小,因此大多数人都有胸围差,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差可以作为衡量肺活量大小的指标。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数即是胸围差。故本题中甲的胸围差是为82-75=7厘米,所以选择D选项。
135.C.[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常识。A选项:水温太高,会使洗衣粉中的酶失去活性,破坏掉有效成分,因此A项错误;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为了保证菜的营养有时需用大火,使其不因长时间过热而流失,因此B项错误;D选项:减脂的原理在于人们每天消耗的热量多于吸收的热量,较高强度的锻炼比低强度的训练能消耗更多的热量,因此D项错误。维生素有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多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而脂溶性维生素则多存在于脂肪中。因此脂肪摄入量过少,会造成人体内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所以选择C选项。
136.C.[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根据我国《行政监察法》第七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均设立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工作。监察机关属于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但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所以选择C选项。
137.B.[解析] 本题考查新颁布和新修订的法律。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七)和修订后的保险法。在“三鹿事件”发生近半年后,备受关注的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获高票通过,这部法律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极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以严防“三鹿事件”重演。所以选择B选项。
138.C.[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行政许可是准予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法》第3条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A选项:是行政机关对于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人事事项的审批;B选项:结婚登记属于行政机关为确认民事身份关系而进行的登记,不是行政许可;D选项:是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财务事项的审批,不属于行政许可范围;只有C选项的市建设局批准市公安局办公楼施工的许可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对象,所以选择C选项。
139.C.[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对经上级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的,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13条的规定,应由批准机关作为被申请人。本题中县政府征收某村的荒地进行工程建设的具体行政行为事先经过了省政府批准,故应以省政府作为被申请人,所以选择C选项。
140.B.[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选择B选项。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论证类历年真题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程类问题历年真题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题型预测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模拟试题答案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行程类问题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算术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解析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目易混淆概念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选择题怎么猜答案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分析推理题目往年真题解读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汉字题题目习题解读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空间重构类题目习题解读
  • 上一个文章: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