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D 解析:第一项等于第二项乘以2加第三项,依次类推。
42.C 解析:三角形两底角之和减去顶角然后乘以2等于中间的数。
43.D 解析:前一项的分母加分子等于后一项的分子;前一项的分母的2倍加分子等于后一项的分母。
44.D 解析:两两之和等于一个数(11,10,9,8,7)的平方。
45.C 解析:3、5、7、9等平方加减5。
今年数学运算试题有三个特点:第一,传统典型试题如“行程问题”、“人数问题”等连年出现的题目,今年没有出现,詹凯老师在大纲点评当中就明确指出,今年试题将“突破传统”;第二,试题难度相对平均,没有过难的题目,能一眼选出答案的题目也很少;第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15道数学运算试题当中,有6道题的答案是“B”,比重较大。
46.【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只要看清楚“x、y、z是三个连续的负整数,并且x>y>z”这个条件,很容易发现,B选项的值恰好为1,符合题目要求。
47.【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并没有太大的技巧性,从两个方向求解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或者解方程,或者带入法求解。求解的时候注意计算不要出错就行。
48.【答案】C。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国考基础班、专项班、冲刺班当中对“等差数列的运算性质”做过详尽的解析。等差数列有两条最重要的性质
(1)等差数列的平均值等于正中间的那个数(奇数个数或者正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值(偶数个数)
(2)任意角标差值相等的两个数之差都相等,即
这道题应用这两个性质可以简单求解。
因此a7=8+4=12,而这13个数的平均值又恰好为正中间的数字a7,因此这13个数的和为 12×13=156
在最后一步计算当中,可以应用“为数原则”。
49.【答案】D。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课上讲解“几何题”时给出了四条定理,在这道题当中可以直接应用。
(1)等面积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周长越小。
(2)等周长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面积越大。
以上两条定理是等价的。
(3)等体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表面积越小。
(4)等表面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体积越大。
以上两条定理是等价的。
直接应用定理(4)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50.【答案】C。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冲刺班讲课当中专门强调过两个概念“对折n次”以及“折n折”。
51.【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只要细心计算,就不会出错。前100页用去的数字的个数为 9+2×90=189
其中,“9”代表1至9这九页用去的数字个数;“2×90”代表10至99这90页用去的数字个数。
三位数的页码用去的数字个数为 270-189=81
每页用去3个数字,因此三位数的页码一共有 81÷3=27页
从100页开始,到126页,恰好有27页。
52.【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利用整式的恒等变形,这道题就不难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引入两个未知量——假设甲的年龄为A,乙的年龄为B,则根据题意
方程“设而不求”的思想,贯穿在詹凯老师讲课当中,这种方法在利用方程求解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上课时曾经指出“讲义中数学运算144道试题中最为重要的一道题是第87题,‘缴电费’问题。”类似问题曾经多次出现在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当中,詹凯老师上课时曾经用三种解法来解这道题。在这里只利用最简便、快速的方法来求解。
如果该用户15吨水全部都交5元钱/吨,则他应当交75元水费,比实际缴纳额少了12.5元。少缴纳的12.5元是因为未超出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每吨少缴纳2.5元。因此标准水量为 12.5÷2.5=5吨
因此,无论是15吨或是12吨,都已经超过了标准水量,所以用水12吨时,应当比用水15吨少缴纳 3×5=15元
因此,用水量为12吨时,应缴纳水费
62.5-15=47.5元
54.【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方程,还是方程!假设有x个不合格的零件,那么合格零件就有(12-x)个。根据题意
10(12-x)-5x=90
解得,x=2。
55.【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的入手点是“自然数”,既然是自然数求和,那么这个和一定是正数。假设小华对n个数进行了求和,那么根据整数的要求
7.4×n
一定为整数,因此n的尾数只能是0或者5。
如果n=10,则其平均数不到5.5,因为1至10的和为55,而如果重复的数字出现在1至9之间,那么这10个数的和一定小于55,它们的平均数小于5.5。
如果n=20,则其平均数超过8.5,因为1至19的和为190,而如果重复出现的数字出现在1至19之间,那么这20个数的和一定大于190,它们的平均数大于8.5。
因此,n只能为15。
从1到14,这14个数的和为105,而这15个数的和为
7.4×15=111
所以,小华多数的数字为111-105=6
56.【答案】C。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是这次数学运算当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关键在于从哪个已知条件入手。
考虑未被答对的题目总数为
(100-80)+(100-92)+(100-86)+(100-78)+(100-74)=90
由于必须错误3道或者3道以上才能够不通过考试,因此最不理想的情况就是这90道试题恰好是有30个人,每个人错误3道试题。
这样,能够通过考试的人为100-30=70人。
57.【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讲课时曾反复强调,这类所谓的“排列组合问题”完全可以不使用“排列数”、“组合数”来求解,只需要利用“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就可以求解。
将2套节目插入3套节目当中,注意到第一套节目之前以及最后一道节目之后还可加入,因此插入第一套新节目时可有4种选择,等插入这套节目之后,再插入第二套新节目时可有5种选择。因此总共可安排的播放方案有
4×5=20种
这道题很多考生容易错选为选项B,因为这些考生直接利用了P(4,2)这个“排列数”来进行计算。这样计算没有考虑两个节目同时插在一个节目空档当中的情况,因此是错误的。詹凯老师提醒各位考生,遇见“排列组合”问题,不要随意使用排列数、组合数,回归到“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解题就不会出错了。
58.【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讲解“折上折”类的“价格问题”时,曾反复强调,这类问题要对折扣进行两次相除;其次,从出题者的角度来讲,为了不“为难”自己,出题者喜欢将原价出为整数价格——即包含10的整数幂次最多的那个价格。这道题应用这个思路可以带入B进行检验,发现正确,快速求解。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则可以这样计算。
384.5+100=484.5元
这个价格是相继进行了8.5折以及9.5折之后的价格,因此原价为
元
59.【答案】D。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搞清楚两个事情就容易求解:第一,所谓每隔n天去一次的含义是,每(n+1)天去一次,因此题目的条件可以变为“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12天去一次,丙每18天去一次,丁每30天去一次。”第二,需要考虑5、7、8、10四个月有31天。
6、12、18、30四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80,因此再过180天,四个人才能够再在图书馆相遇。而180天后应当是11月14日。
60.【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涉及到整式的恒等变形。假设甲、乙、丙三种货物的单价分别为A、B、C,则根据题意
3A+7B+C=3.15
4A+10B+C=4.20
第一式乘以3得到 9A+21B+3C=3×3.15
第二式乘以2得到 8A+20B+2C=2×4.20
以上两式相减可得 A+B+C=1.05元
从以上解析可以看出,今年的数学运算与以往传统试题不大相同,虽然有一些试题与以往国考题类似,但是几乎没有一道试题在短时间内无法求解。但是从考试策略看来,这些试题的计算量并不小,有一部分试题的技巧性也比较高。从考生反馈的情况看来,数学运算仍然是平均花费时间较多的一个部分。
61. D 【 解析】每行三个图形中包含的小图形的数目和种类都相同。
62. D 【 解析】每行的前两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第3个图形。
63. D 【 解析】题干每个图形的内部图形与外部图形不相交。
64. C 【 解析】所给各图形线段露头数分别为3,5,1,2,0,(4),是连续的自然数。
65. C 【 解析】带斜线的两个面不可能相邻。
66. A 【 解析】题中的定义有两个要点:(1)种植结构(2)复合群体。选项B、D涉及养殖,选项C 不符合要点(2)
67. A 【 解析】题干中定义的要点:由所有权人取得。选项A不符合这个要点。
68. B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国家和国际组织(2)环境标准(3)非关税壁垒。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C不符合要点(2),其涉及的是产品质量标准。选项D不符合要点(3) 。
69.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神经中枢病损(2)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领悟能力。选项A、B不符合要点(1),选项C不符合要点(1)。
70. C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工作重压(2)身心季度疲倦。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B、D不符合要点(2) 。
71. B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相互串通或者独自支配(2)操纵价格(3)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选项B不符合要点(1)。
72. A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保护生态或生态恶劣(2)整体迁移。选项B、C不符合要点(1)。选项D不符合要点(2) 。
73.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企业或者品牌产生危机(2)自救行动。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B、C不符合要点(2) 。
74.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有效劳动(2)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选项A不符合要点(1)和(2)。选项B不符合要点(1)。选项C不符合要点(2) 。
75. D 【 解析】题中的定义要点:(1)流通环节(2)实质加工。选项A不符合要点(1)。选项B、C不符合要点(2) 。
76. B 【 解析】法律约束(人的)行为,政策规范(组织的)行为。
77. D 【 解析】京剧与武术都是国粹,芭蕾与拳击都是舶来品。
78. C 【 解析】前后互为反义词,且均为成语。
79. B 【 解析】前者是束缚状态的生命,后者是自由状态的生命。
80. B 【 解析】前者是烧制场所,后者是产品。
81. B 【 解析】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构之一。作战部是野战军的权力机构之一。
82. A 【 解析】争议对诉讼,仲裁对审判,听证对旁听。
83. C 【 解析】岩石一般包括矿物,器官一般大于组织;分析矿物成分,了解组织功能。
84. C 【 解析】学问与知识互为近义词,分析与研究互为近义词。
85. C 【 解析】电子政务不需要纸张为工具,网上购物不需要使用现金。且均为一项活动。
86.C 【解析】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现有6000多种文字,每两周消失一种,结论是到2050年,90%的文字消失。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C是对论证过程的削弱,说明尽管文字在消失,但是已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到2050年不一定会有90%的文字消失。选项A是说语言学家正在研究这些文字,选项B提到古代文字的遭遇,选项D对比非文盲比例,这些都不能对目前消失的文字起到削弱的作用。
87.B 【解析】本题属于支持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抚仙湖周围的墓葬群出土古滇青铜器,结论是抚仙湖底的古城就是古滇王城。根据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B联系起了墓葬群和古代王城的关系,既然墓葬群里有古滇出土的文物,而古代王城又在墓葬群附近,那么墓葬群周围的水下古城就是古滇王城。选项A、C、D都未能联系前提和结论进行解释,不能起到支持作用。
88.D 【解析】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通过阅读陈述类题目的技巧知道:文章主旨是:莫高窟的预约参观方法有效调控游客的流量。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D正是对主旨的抽象概括,说明科学的方法(预约参观)可以创造更大价值(保护了文物和增加了参观人数)。选项A是说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文章中没有提到,只是说更优质的服务;选项B是说实现利益最大化,过于绝对,不严谨;选项C是说之前游客流量不平衡,不能从原文推出。
89.D 【解析】本题属于假设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结论是不批准增加校车。同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一样,假设类的题目要求: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D联系起了师生数量和校车数量的关系,既然学校规模和师生数量相配套,而教育主管部门不打算扩大师生数量,那么就没有必要增加校车。选项A与原文意思无关;选项B未能联系前提和结论进行解释;选项C是说适龄儿童不会有较大增长,但是只要有增长就要增加校车,因此表述不严谨。
90.B 【解析】本题属于逻辑游戏类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都有技巧,此题采取代入法即可,将答案代入进行检验,很快得到正确选项B。
91.D 【解析】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给农民建楼房,结论是节省土地资源。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D说明农民搬入楼房以后,因为远离田地,降低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对结论的削弱。选项A虽然削弱了前提,说明农民不愿意入住楼房,但是在削弱的强度上来看:削弱结论最强、削弱过程其次,削弱前提最弱,因此A不是最佳选项;选项B是说两者消耗差不多,相比而言,不能很好削弱题干;选项C是说有些农民的做法,同样不能很好地削弱题干。
92.C 【解析】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北方多沙尘,沙尘和土壤偏碱性,结论是南方多酸雨,北方少酸雨。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C正是对主旨的抽象概括,说明沙尘天气可以降低酸雨出现的几率。选项A是说污染物排放,原文中无法推出;选项B是说南方土壤偏碱性较少,因为酸雨少的原因有两方面:沙尘和土壤偏碱性,因此不能因为南方多酸雨就认为土壤偏碱性较少,有可能少沙尘是主要原因;选项D是说多酸雨地区也少沙尘天气,正好颠倒了论证的因果关系。
93.D 【解析】本题属于推出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合格建筑材料中依然含有有害物质,结论是大量使用合格建材,仍会导致有害物质超标。根据推出类题目的解题技巧:从文章主旨寻找隐含的结论或内在的含义,要么是文章主旨的抽象概括,要么是文章主旨符合逻辑的进一步延伸,选项D正是对主旨的逻辑延伸,因为大量使用合格建材仍会有害,所以下一步应该就是尽量减少建材使用。选项A、B、C都不能从原文中推出。
94.D 【解析】本题属于解释类的题目。通过阅读陈述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在撤销减员之前,打算减员3%;撤销减员之后,占员工数3%的老城三店被撤销,但是最后只减员1.5%。看似矛盾的前后关系,一定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就是解释类的题目的解题思路,陈述Ⅰ、Ⅱ、Ⅲ都很好地解释了矛盾的原因即老城三店中有不超过1.5%的员工补充到其它店中,因此选项D正确。
95.A 【解析】本题属于支持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结论是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根据支持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找到前提和结论的差异所在进行补充说明,发现选项A联系起了前提和结论,只有高收入人口中70%以上是本地人,同时外地人在城市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大于40%),才能更好说明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否则如果外地人很少的话,高收入中有超过70%的是本地人也属于正常现象,也就无从谈起外地人获得高收入困难。选项B与A意思相反,不是支持反而是削弱;选项C、D谈到了中低收入人口比重,与原文无关。
96. C 【 解析】“中华法系”指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中华法系是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即: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已经解体。
97. A 【 解析】《立法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98. A 【 解析】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六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本题属于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情形,应由国务院裁决。
99. D 【 解析】《立法法》第八十四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100. B 【 解析】《立法法》第六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没有制定自治条例的权限。
101. D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02. B 【 解析】《宪法》第十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B项正确。AC明显错误,直接排除。D应该是除由法律规定的归国家所有,其它的归集体所有。D. 农村和城市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103. A 【 解析】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合法行政的条款: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104. C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一)处分;(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三)降职;(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五)免职;(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
105. C 【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中即包括“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即属于这一行为。
106. D 【 解析】AC属于民事范畴,B属于行政处罚,只有D属于行政裁决。
107. A 【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08. D 【 解析】公开条例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109. D 【 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作出选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由国务院依法作出最终裁决。
110. A 【 解析】B应该“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C应该是“逐步解决”,D是“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据《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相关内容: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逐步解决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111. A 【 解析】我国《公司法》规定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