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A 【 解析】《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113. B 【 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可见张某的行为属于合法民事行为。《民法通则》
第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114. A 【 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之规定,这属于一起典型的动物伤人的特殊侵权案例。特殊侵权实行的是无过错原则,即只要侵权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人身损害,侵权人就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至于侵权人是否存在过错不在考虑之列。根据该条之规定,侵权人的唯一免责事由只能是其能证明是因为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故意造成损害后果的才予以免责,本案显然不符合免责条件。故方某应负全责,而童某的父亲在本案中无须承担监护不力的后果。
115. C 【 解析】《物权法》第九十一条: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
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第九十二条: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
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
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116. C 【 解析】《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
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
117. A 【 解析】《物权法》第四十五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物权法》
第五十四条: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
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由法律条文可见,国家举办
的事业单位不是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人,但是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
的有关规定,获得国家的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在内的
物权。
118. C 【 解析】所谓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显然对于丙的死亡,甲并不是持积极追求的心态,故属于间接故意。
119. D 【 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
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王某晕倒,其不法侵害已经停止,
故张某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更不属于防卫过当。故意杀人罪指故意非法地剥夺他
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张某对王某的死,主观上持故意心态,客观上实施了剥夺其
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负刑事责任。
120 .D【 解析】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
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
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三个
条件缺一即不构成共同犯罪。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并不
具被犯规故意条件,排除A。B项中的丙从不参与组织卖淫,但其在卖淫者和嫖客
之间牵线搭桥、勾通撮合,使他人卖淫活动得以实现的行为单独构成了介绍卖淫罪。
职务犯罪: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C项中甲属于职务犯罪,而学生乙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应判为盗窃罪,二者不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D项符合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国有保险公司骗保属于贪污罪,则丁和戊构成贪污罪。
121. D。【解析】以往这类问题的D选项“无法判断”从未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过,然而这道题根据文字材料的第二段无法得出印刷量增长率在5%以上的企业个数,因为根据“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这句话,只能知道印刷量增长率分别达到或超过10%以及不到10%(但也是增长)的企业个数。
122. C。【解析】根据第三段中“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29家,”以及“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31家”两句资料可知,年印刷量在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一共有60家,其中10亿对开张以上有11家印刷量减少,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有10家印刷量减少,一共有21家印刷量增长率为负。因此这些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例为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两类企业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分别为17家与20家,合在一起为37家,而印刷量减少的有21家,还有两家企业哪里去了呢?根据材料推断,这两家企业应当是印刷量恰好不变。
123. B。【解析】根据第四段中“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0家”可知,符合要求的企业有4家。
124. A。【解析】这道题讲究解题策略。A选项需要繁琐计算,因此先不进行判断。B选项不正确,因为2004年增长量比2001年多;C选项不正确,因为一共有9个年份的增长率大于10%;D选项不正确,1998年的增长量(绝对量)为541-459.81>540-460=80,而2002年的增长量(绝对量)为1067.38-938.91<1070-930=140,因此1998年的增长量超过了2002年的一半。只可能是A选项正确。
A选项当中的“年平均增长率”的概念有很多考生存有疑问。究竟这个“平均”是算数平均值还是几何平均值?其实在这套考卷的最后一题的表格当中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资料分析的最后一题的表1统计了2001-2005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的是算术平均值。因此在本题当中,年平均增长率也按照算数平均值来理解。
125. B。【解析】这道题需要耐心读材料找答案。A选项不正确,因为2005年印刷量在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11+10=21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11家只是年印刷量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印刷量减少的企业个数;B选项较为繁琐,先不进行判断;C选项不正确,因为2005年增长率在两位数的企业数为8+13=21家,21家只是年印刷量5-10亿对开张企业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企业数;D选项不正确,因为2006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1家,而印刷量在5-10亿对开张的企业有28家,因此年印刷量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百分比大于50%。只可能是B选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当中年增长率低于5%的企业包括了增长率为负的企业。
这道题出的并不十分严谨。因为根据文字材料只能知道增长率5%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总企业数量,增长率在5%以下的企业数量并不能够由两者相减得到,因为可能有企业的增长率恰好为5%,这也是为什么在解析当中提到“B选项较为繁琐”的原因。但是根据题目其余选项的明显错误,只能忽略这个不严谨之处。
126. B。【解析】A选项不正确,1994年的增长率为正,因此各大报纸发行量不可能出现萎缩;B选项正确,正因为电子报纸能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报纸的印刷量增长变缓(注意,这并不代表减少);C选项不正确,如果2000年至2002年各大报纸纷纷增加了版面,那么年印刷量应该增加更快;D选项不正确,“广告数量”属于无关信息。
127. D。【解析】这道题很简单,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西亚地区的饥饿人口百分比增大了。
128. B。【解析】发展中地区(总体)的2015年目标为饥饿人口百分比降至10%。有四个地区按照其发展趋势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分别为北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东亚、东南亚
129. B或C。
【解析】这道题存在争议。对于“平均人口年增长率”有两种不同理解。
如果按照2%是算数平均值,那么到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将变为 亿
如果按照2%是几何平均值,那么到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将变为 亿
130. C。【解析】这道题要讲究阅读资料的技巧,需要注意图形资料中给出的全部都是饥饿人口占该地区的人口总量的百分比,因此只要某个说法在谈论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那么这个选项一定是无法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I说法无法获得,因为该说在
谈论饥饿人口的绝对数量;III说法无法获得,因为该说法也在讨论饥饿人口的绝
对数量。由此可知,选项C正确。
对于另外两个说法,确实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II说法正确,因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最接近于发展中地区(总体)饥饿人口比例;IV说法正确,因为东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从1992年-2002年饥饿人口百分比都降低了5个百分点,这两个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131. D。【解析】这道题很简单,只要从表1横向比较四组数据即可获知。
132. C。【解析】这道题也很简单,只要找出选项中的两个体育项目,女性参加百分比都比男性多
的一个选项即可,只有C选项符合这个条件。
133. C。【解析】这道题略有难度。由于选择“缺乏组织”的男性比例为7.0%,而女性比例为7.4%,因此全体人群中选择“缺乏组织”的人口比例一定介于这两个数之间,只有C选项符合这个条件。
这里对于为何“一定介于这两个数之间”做一个解释。假设男性占人口总量的比重为X,则女性占人口总量的(1-X),选择“缺乏组织”的人口占全体人群的比例为
由于X介于0和1之间,因此这个值一定在7.0与7.4之间。
134. C。【解析】这道题很简单,A、B、D三个选项都可以从表2当中直接获得,只有C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135. D。【解析】这道题的B、C选项均容易判断,A选项并不好判断,但是D选项的后半句明显错误,因为女性因家务压力放弃体育锻炼的百分比比男性低,直接选出这个选项即可。
136. A。【解析】本题需要注意“比重变化幅度最大”并不代表比重增加,比重减少幅度如果很大,也符合题意。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变化减少了3.8个百分点,它的变化幅度最大。
137.B。【解析】该增长率曲线先单调增加之后略微下降,符合这个规律的只有美国、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3个国家和地区。
138. D。【解析】这道题并不难。A选项正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始终保持正值且为表格所统计的所有国家中最高,因此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上升;B选项正确,根据表1可以明显看出;C选项正确,根据表1可以明显看出;D选项不正确,因为新加坡的经济波动比香港更大。
139. C。【解析】I说法正确,从表1中亚洲四小龙的平均增长率比主要发展中国家低能够得到这个结论;II说法正确,日本在2001、2002两年经济增长率在0%左右徘徊,从2003年开始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渐增大,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由此直接选择C选项即可。
III说法并不正确,英国、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均下降,但是占世界比重均上升。
140. C。【解析】这道题讲究解题技巧。如果说法III正确,那么不用看其余说法,直接选择C即可,因此先看说法III。III说法正确,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国内生产总值 占在世界的比重均增加,且排名上升。
I说法错误,由表2可以看出,世界的财富越来越分散到各个国家当中;II说法错误,世界经济强国的排名和地位没有太大变化,比如美国、日本、德国仍然占据着前三的位置,因此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