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申论在表达上,没有特意强调对思想的提升和合理发挥、议论,只需阐述到位就行,强调的是“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最后,需要总结的是,两类试卷共同的本质都在于那句老话,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申论的本质和基础都在于对材料的驾驭利用。华图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专家郑岳峰老师认为两者在题型分布和社会问题的考查上具有以下不同点:
1、同是概括材料题,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侧重考察单一式概括,如概括理由原因、概括影响作用、概括对策做法等,从而考察是否能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尤其是注重考察概括主要问题,需要考生揭示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则侧重于考察综合式概述,如概括主要内容、主要信息、整理材料、编写摘要等,需要按照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的逻辑顺序对零乱的材料加以清晰地梳理,即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所说的,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同是涉及到社会问题的考查,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会更侧重于宏观性、深度性的社会问题,比如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结构与发展的协调平衡、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则会更侧重于中观性、具体性的社会问题,例如同样是政府职能类的问题,它不会考这么大的全局问题,而是选择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绩效评估这样一些中观性的具体问题,当然,考生在写作阐述具体问题时,能够适当提到政府职能转变这一全局高度,自然也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这一点,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命题早就为我们作了预示,题干中要求报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需要将整个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作为文章宏观主题,其中具体又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和粮食生产问题,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只需选择产业问题或粮食问题其中任何一个具体问题进行中观层面的阐述即可。
3、相应,同是策论文章写作,其本质都在于测查应试者是否具备未来决策管理者的能力和潜质,但区别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申论要求在充分利用材料,对材料进行吸收、转换、整合的同时,更需要强调将具体问题提炼出全局性、深度性,对材料进行提炼、升华、拓展,保证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的题干要求“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这一点也是文章的重要阅卷判断标准之一;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申论文章能写出上述感觉固然更好,可这不会构成阅卷的基本要求,也就说,要求放低、难度下降,不做特定要求,一般能就材料中的一个较大具体问题,在材料的基础上有所提炼、深化即可。
4、在X题型上,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申论考试注重考察综合分析能力,可考题型主要体现为郑老师在课堂上给学员讲到的观点评论、现象评论、对策判断分析等;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申论考试更注重考察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和细节化处理能力,单独的小对策题成为该种能力目标的重要考试题型。
某种意义上,申论并不是说因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有重大变化而有变化,其实,这种变化早就在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题中有了预兆,只是先下雨,再打雷而已。那么在公务员考试大纲的变化背后,如何去把握具体的题型变化和要求呢?郑老师认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只不过是对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已经发生的、潜在的、暗示的变化以文字形式加以明朗化而已,雨不是在打雷后下的,而是在打雷之前已经下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