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刘国恩(北大教授):呼唤“全民医保”。
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立法,一个明确的法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极力建议把“全民医疗保险”这个名词写进去。有些人认为会吊国民的胃口,使财政支付能力出现潜在的危机。我认为如果国家未来发展有这么一个目标,为什么不能告诉百姓。如果给百姓一个明确的预期,能够启动老百姓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他不必把三五千块钱存在坛坛罐罐里面,用于他本来很担心的、未来不确定的疾病问题。不管是从发展目标讲也好,还是从启动国民消费也好,“全民医保”写入法律的效果,正面要多于负面。现在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这三个制度的安排,事实上往前走一步就到位了。
其次,是关于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险的投入问题。国家财政投入国民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手段。从经济、政治和发展、效率等角度分析,国家财政都应该加大力度。如果我们要确定各种机构和个人缴费的义务,或者责任,就更有必要强调国家公共投入医疗保险的比例。后者比前两者更有必要。
最后,社会保险要赋予国民一个选择的机会。如果推出不同的计划,给老百姓一个选择的空间,可以在不同缴费水平上实现相应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层面的需要。
5.
6.网民热议社保法草案。
截至
以下为部分网民的发言。
网民“自由想象”:我认为探讨将消费和保障结合起来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建设性的议题。对这些,我虽然一直在关注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它!不过,如果在政策和技术上能支持这种结合的话,一张崭新的保障网将是助推经济的“核动力”!
网民“我要社保”:社会保险法是一项关系到全体公民切身利益的法案,社保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社保“自由行”是其中一项重要指针。美国在应对经济大萧条时期,曾以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全国性的社保体系,不仅让穷人度过了经济危机,更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相比较之下,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压力有所不同,但在解决内需不足的方面,社会保险同样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保险立法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的重大转身。
网民“上海金山”:社会保险法是我们在外务工人员的养老救星,我们希望能尽快得以实施,如何便于操作,是我们关心的一点。社保转移须具有可操作性,手续一定要简化,并能保护打工者的利益。
网民“mzhhq”:破解社保异地转续难题,已参保的,省级统筹;尚未参保的,全国统筹。
网民“蚂蚁之声”:路遇抢劫者,大喝:“人动钱不动”;今见社保局,温言“人动钱不动”。社保转移千呼万唤快出来。
网民“难能不贵”:决不能用《社会保障法》把养老待遇“双轨制”合法化。细读《社会保险法(草案)》获知:公务员仍被划在该法之外。这就是说,公务员将继续由“财政包干”、并由此有了法律保障。养老待遇“双轨制”的弊病、矛盾已经如此严重的今天,立法者竞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欲使本就既不合理,也缺乏合法依据的“双轨制”合法化,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如果使养老待遇“双轨制”得以合法化的《社会保险法》被批准公布,无疑是对广大企业职工(包括退休人员)的极大漠视!对此我们坚决反对!
网民“新华一叶知秋”:公务员不参保缴费却享受畸高的养老待遇,于情于理于法都难以讲通。
网民“jklasdf”:开征社会保险税是确保社会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从而取消养老“双轨制”。同时,开放商业保险供个人购买,嫌社会保险待遇低的人就购买商业保险做补充。
网民“朱文平”:社会保障要执行广覆盖、低标准、高统筹的原则;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降低缴费比率;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职工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实行外地户口职工缴费地退休原则;放弃平均工资,而采用中位数工资作为保险缴费基数;用合适的方式将农村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保体系,不能再造成城乡二元化差别。
网民“律师”:社会保险事关每个公民的福祉,制定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是社会各界多年的愿望。纵观整个草案,可谓亮点纷呈,特别是社会保险可跟随本人转移接续,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无疑是个福音。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特别对草案提出三点意见,以期法律更加完善。首先,应着力解决企业不愿为职工参保问题。劳动执法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给企业强大的压力,如此才有可能解决企业不为职工参保问题。其次,解决好企业虚假参保问题。对于如何防止企业虚假参保,草案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应当建立社保基金向社会公开社保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一方面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监督,防患于未然。
网民“公民”:希望尽量减少授权性规定,通过民主集中、磨合提升、修改完善,尽可能地缩小分歧、增进共识,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建议将“新农村合作医疗”规范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对不尽社保义务的企业,处罚力度应当再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的公布要实行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