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题仅供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18、19”中,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对城乡居民就业的帮助方式,对我国社保体系的建立具有什么意义?请对此进行分析,并谈谈你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20分)
(2)“给定材料13、14、15、16、17”中,五地分别有不同的具体社会保障措施,由此,有人说“这种由地方各自出台措施的方式不妥,会抑制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社保更加难以‘自由行’,也致使户籍制度的坚冰更加难以打破。应该由国家统一操作,出台措施”。对这个问题,请提出你的见解。(20分)要求: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4.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涉及的问题广,影响深远,是波及全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2)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
(3)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
(4)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1.参考要点
由材料可见,首先由于现有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不公平的,一部分人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也不愿将这些资源与其他人分享,这是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的一大阻力。其次是社保资金的来源问题,社保资金由国家财政、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出资组成,三方的出资比例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再次,在未来的社保体系中,如何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都能满意,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具体操作中,如何突破地域障碍,使公民在全国自由流动,不必担心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最后,在社保资金的使用中,如何使它安全地发放到人民手中,用到急需的地方。
2.参考要点
(1)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民的养老基本上还是个人行为,特别是在农村,仍然是“养儿防老”。付老汉没有儿子,年老力衰后,无力养活自己,不得已出此下策。他认为进了监狱,就有了吃饭的地方。他需要的是吃饭,所以他去犯罪。这不单纯是一个人的问题,是社会保障的缺失在逼人犯罪,如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迟迟不能建立,将会爆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2)社会保障体系是全社会共同建立的,不应该搞双轨制。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搞双轨制在法律层面找不到依据。在经济层面,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为社会提供服务,依靠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来领取工资,双轨制也没有经济上的依据。在社会层面,公务员所拥有的一些特权,已经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友的反对也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一旦将双轨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势必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从历史上看,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不能因为过去曾经有过“二元体制”,就惯性地考虑建立“双轨制”。所以,不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搞双轨制。
3.参考要点
(1)社会保障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事都能解决,什么困难都推给社保。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社会财富之上的,而且社会应该对公民的就业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如果失业率很高,社保资金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农民工信息闭塞,知识水平低,没有受到好的培训,就业相对较难。材料中,劳动保障部门不再静坐在办公室,而是主动出击,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寻找信息,一方面给农民工以信心,同时还切实地解决了很多农民工的实际问题。这样社会的负担减轻了,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失业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这些人的劳动也给社会保障增加了财富基础,一举多得。
(2)各地区分别出台社保措施会导致各地在社会保障方面发展不均,户籍制度的改革又增加了新的阻力,不利于我国人口的自由流动,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在目前,社会保障方兴未艾之时,各地发挥地方优势,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些适合当地的社保措施,是有利于我国社保制度的建立的。如果由国家统一管理,那么地方能动性将难以发挥,地方也丧失了发展社保的动力。国家可以在各地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之时,出台一些指导性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一个最低标准。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拉近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地区经济差异减小了,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也会随着减小。由于历史原因,地区障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突破的,这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发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