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联考行测模拟题答案
413联考行测模拟题
第一部分 常识
1.D.[解析] 本题考查政策理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故本题选D。
2.D.[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总结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表明将把和谐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本题选D。
3.A.[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和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故A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4.D.[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D项甲获得这件500元的商品是由于收银员的疏忽,且造成了超市的利益受损,符合不当得利的定义,A、B、C项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本题正确答案为D。
5.D.[解析] 本题考查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故D项降职不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处分种类,D为正确答案。
6.C.[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创新型国家具备以下四大共同特征:一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二是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都在2%以上;三是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四是这些国家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到世界总量的97%。C项正确。
7.A.[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1938年,德国的哈恩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及放出的新的中子。1942年,费米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后,原子能便从实验转向应用。此题正确答案为A。
8.A.[解析]本题考查政策理论。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体系内在地统一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基本要求决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在于实践性。所以选择A选项。
9.A.[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它们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由此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所以选择A选项
10.A.[解析]此题考查历史和文学常识。《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三字经》中蕴含着典型的儒家经典思想和主张,是儒家的代表作,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所以选择A选项。
11.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和医学常识。佝偻病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而维生素D的产生与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关系密不可分,人体内所需的维生素D大于90%均来源于经日光照射后皮肤生成。所以选择D选项。
12.B.[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学常识。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大约为:固体约5000米/秒(具体要看什么材质);液体约1500米/秒(具体要看温度);气体约340米/秒(0度)。而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所以选择B选项。
13.C.[解析]本题考查医学常识。感冒时鼻腔炎症反应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鼻道狭窄甚至闭塞,所以会出现鼻塞,造成呼吸不畅。同时因为炎症渗出增多,分泌液增多即鼻涕增多。所以选择C选项。
14.B.[解析]本体考查化学常识。现代的白炽灯大多以钨作为灯丝材料,钨丝受热会发生升华现象,少量钨原子会呈气态离开灯丝。然后钨蒸气遇到较冷的灯泡玻璃时,在灯泡壁上凝华,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所以选择B选项。
15.C.[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半发酵茶即青茶,著名的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茶等。不发酵茶即绿茶,市场上常见的西湖龙井,峨眉雪芽,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茶等都属于绿茶类;完全发酵茶即红茶,红茶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A.[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学。公司中小道消息很多,而通过正式渠道的获得消息较少恰恰说明正式沟通渠道不畅通,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节。BCD选项明显错误,此题正确答案为A。
17.D.[解析] 本题考查公务员相关知识。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是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具有组织、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包括从副科长到总理的10个层次。非领导职务是在各级行政机关中不具有组织、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公务员的级别分为15级。副乡长即乡科级副职属于《公务员法》上的领导职位。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D。
18.C.[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陈某、王某结婚后所购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由双发共同行使支配权,因此陈某无权擅自处分房屋,此合同为效力待定的,需要王某对此合同需要追认。但是丙购房屋是不知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根据民法上善意取得制度原理买卖合同有效,房屋所有权也已经转移,但是王某有权请求丙返还房屋。
19.C.[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盗窃的既遂还是未遂一般采纳失控说,即失主是否丧失对被盗财物的控制。本案中王某将仓库货物仍到院墙外已经脱离了失主的控制,属于盗窃既遂。由于王某和刘某没有共同盗窃的意思,因此不属于盗窃罪共犯。刘某非法将他人财物据为已有,数额较大(价值2万元)构成侵占罪。此题正确答案为C。
20.C.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21.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结合成语的辨析题。根据文中的“摇摆与反复”可以断定,前一个词的词义必然含有“摇摆、反复”的意思,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困惑”指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迷惘”多用于对于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没有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困惑”则是由于对行动、选择等正确与否难以确定而产生疑问。“建设”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动荡、摇摆、反复”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以判断第二空应选“困惑”。故选B。
22.A.[解析]这是一道实词结合成语的辨析题。“中国元素”中的“元素”的本义是要素,再结合后面的“甚至成为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说明“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精妙绝伦”指精致巧妙,无与伦比。二者对比,再根据文意“惟妙惟肖”比较合适。故选A。
23.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语句中的“超民族的”和“基本单位是民族国家”,二者是互相矛盾的关系,可以排除A、C两项;“矛盾”,在逻辑上指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作出的互相矛盾(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或互相反对(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的判断;“悖论”,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由此可以判断“悖论”更为合适。故选D。
24.A.[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语句中的“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可以判断后面一空应该填入一个比“希望”程度更深、且能和“希望”相互对应的词语,“奢求”意为过高的要求;“奢望”意指过高的希望,符合上述要求。故选A。
25.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结合成语的辨析题。首先排除A、C两项:“罪有应得”意为干了坏事或犯了罪得到应有的惩罚;“责无旁贷”意为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根据“武断批判”可以判断,第一个词应该填入“异端”更合适;“异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异类”指不同的种类。故选B;最后一空根据语句“中医面对的最大危机不是外来的,而是内在的”,说明中医自身存在很多问题,落到如今的地步,和中医自身有关;“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故选B。
26.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结合成语的辨析题。根据语句中的“自清初以来一直争论不已”说明语句中提到的问题是一个仍处于争议中的问题,故排除B、D两项;“尚无定论”只是说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能体现出存在争议;“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说明还存在争议。故选C。
27.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根据语句的含义,文学是不可能“消失”的,排除A项;“宜激”是一个非常少见的词,且用在这里也不恰当,排除C项;根据“致力于”和语句的意思,文学家们不在“文学”了,只是呆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着力于自己的事务,对感情当然不是“掩饰”,而是“雕饰”。故选D。
28.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首先排除C、D两项:“嬉变”中的“嬉”有游戏玩耍的意思,有不严肃的意味,用在该句中不合适;“置换”有替换的意思,不合句意;“更新”有去旧换新之意,语句的意思是中国当代诗歌自身的发展历程,不是一个去旧迎新的过程。故选B。
29.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首先排除A、C两项:根据句意“这种嘈杂”其实是指京都的繁华景象,用“期待”或“奢求”显然不合适;对于“这种嘈杂”,在没有到京都之前,九州学子只能是“向往”,而不是“迷恋”。故选D。
30.D.[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这段话是在讲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越”有越过之意,显然不合文意,首先排除B项;“上升”指由低到高的动作或状态;“跃进”表达的是进入的一种状态,比喻极快地前进;“跃升”是跳跃式的上升,形象地说明了快速地从高到低的一种状态。D项最为贴切。
31.A.[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根据“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可以排除B、D:“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声势;“豪言壮语”,气魄很大的话,这个词不能体现出“悖于常理”;“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危言耸听”,指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这个词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和言论的“出格”。所选词语加了双引号“”,是贬义褒用。故选A。
32.A.[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首先排除D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由“被抽空了细节”可以排除B、C项;“博大精深”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故选A。
33.D.[解析]这是一道成语结合实词的辨析题。由语句中的“透支未来”,可以判断后一个空应选“贪婪”,故选D。
34.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由“把玩”可以排除B、D两项;“轻慢”和“轻视”都有看不起的意思。最后一空根据转折词“可”可以判断应该选“可爱”;“可叹”有令人感叹和赞美的意思;“可爱”用在该句中只是对“爱美的”读书人的一种肯定,没有赞美或感叹之意。故选B。
35.B.[解析]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该句考查词语搭配。“宏大”,巨大,宏伟。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如志愿宏大;“恢宏”,宽阔、博大,如气度恢宏;“庞大”,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序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如气势宏伟。同时由“考证”一词可以排除D项。“精妙”指精致巧妙,多形容工艺品等;由“剖析”一词可以排除A、C,“剖析”分析的意思,“周全”,周到,全面,多指制订计划、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和全面;“周详”,周到而详细,一般指考虑问题周详;“周密”,周到而细密。故选B。
36.C.[解析]这是一道实词结合成语的辨析题。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排除A、D两项,这两个词多用于贬义;再根据句中的“三字经”,用“老少咸宜”更为合适。故选C
37.C[解析考查实词感情色彩和语素差异。第一空需要填入一个带有消极感情倾向的词语,“谋取”为中性词,据此可先排除选项B和D。“遏制”强调约束,而“遏止”强调使之停止,由此可排除选项A。
38.C[解析考查实词的语义轻重。由文段语义可知,第一空和第二空都需要填入语义倾向较重的词语,“违反”与“违犯”相比,语义较轻,据此排除选项A和D,“惩罚”和“制裁”相比,“惩罚”语义较轻,因此排除选项B。
39.A[解析第一空需要填入形容词性的词语,“勉励”为动词,据此排除选项B和D。第二空需要填入表示积极感情倾向的词语,“勾通”为贬义词,由此排除C。
40.A[解析主要考查实词的固定搭配。“提高”和“提升”不能与“意识”搭配,由此排除选项B和D。第二空中“需要”与文段中出现的“需要”有重复之嫌,据此排除选项C。
41.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这段话的前一句是一个列举,后一句才是结论性的语句,即“一个人对幸福与困厄的理解,不在于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本身,而在于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心态”。故选C。
42.B.[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分析语句“当银行系统开闸放水,大量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时,最终结果是“滞涨”,当“信贷大规模投入”时,最终结果是“温和上涨”,也“和通胀无关”,根据这两种情况的分析,可以判断B最能概括语句的含义。
43.C.[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前半部分是重点,强调了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决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后面是举例说明。C项是对文意的同义替换,故选C。
44.A.[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这段话首先对“理学重德”进行了肯定,紧接着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阐述。这段话的重点部分在转折词“但”后面的内容,即“理学重德”为封建帝王制所利用。B、C、D均只讲了“理学重德”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某一方面的表现。故选A。
45.C.[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这段文字是在讲人们过于迷信理性而导致信仰和道德的缺失。A项属于无稽之谈,文段并没有将理性和信仰对立起来,也就不可能讲二者的对立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B项只是根据“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推出的一个可能性结论,不够全面;D项,文段没有讲道德和信仰是如何形成的,只是在讲当人们过于迷信理性时,道德和信仰所处的境地。故选C。
46.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根据“其显现及发挥必然是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通过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载体,文化力才有了真实的存在”,也只有这样,文化力才能够“显现力量”,才可能为人们所“控制”,这些都在说明文化力本身是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借助于他物,也就是说文化力在本质上是有依赖性的。A、B两项在文中均未体现。D项原文段是说文化力的依赖性只是人们对文化力认识模糊的原因之一,而不是认识不清。故选C。
47.B.[解析] 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是从“认知问题上”和“客观的角度”即从主观和客观上讲述了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也就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故选B。
48.D.[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这段文字列举了从日常生活到平常工作中可以采取的节能方式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D项是对此的同义替换。故D项最合适。
49.D.[解析]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文段第一句即为核心句,后面是以明朝的徐文长举例说明。故选D。
50.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中“因此”后面的语句是文段中的结论性语句,即“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由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
51.A.[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第一句指出所有公民都受到宪法保护,紧跟着说“如果穷人还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就谈保护富人的危害”,破折号后是列举危害。故A项正确。
52.D.[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根据“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因此,……看似准确的数字,其实并不像官员、专家们想象的那么重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这些语句都在说明民众的主观感觉的重要性。A项过于绝对;B项只是文段所列举的一个例子;C项是扩大文意。故选D。
53.C.[解析]这是一道细节判断题。根据“这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以及“我们强调历史地看问题”可以推知,作者在对研究历史人物这个问题上要求“尊重历史”,也就是应该客观。排除A项;B项根据“人们一般认为一切过错都是反面人物造成的”,可以判断作者并不支持这样的说法,故B项也是作者的本义;D项根据“由于受定论思想的影响”,可以判断D项也是作者本意。C项,根据文段最后一句,可以判断作者对“按照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去评价人”这一做法有自己的看法,但并没有说要“尽量抛开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该项属于主观臆断,不是作者的本意,故选C。
54.C.[解析]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可见”后面的语句是该文段的结论性语句,即“回避竞争是否公正而在‘文化传统’、‘深层心理’上做文章,是多么缺乏说服力。”故C项正确。
55.D.[解析]这是一道语句衔接题。由文段开头“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的一个自封的皇帝的”,结尾处“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前面是讲所谓的“美国皇帝”,接下来应该是讲诺顿一世的有关事迹。故D正确。
56.C[解析]主体一致法,中国是主要话题,分分结构。
57.B[解析]排除法。C选项错误,怀疑是指没有定论,作者有定论,定论就是这些凉茶根本就没有功能。所以只能选B。
58.A[解析]分总结构,因此引导结论,交代两个话题,一个是地形,一个是生物多样性,选A。
59.D[解析]A选项错在稻的字从商代开始种植,B错在北方产水稻不是不产,C错在明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不是宋代人。
60.D[解析]主体一致法,主要话题就是信息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行测验模拟预测卷
413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增加清明节假期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模拟试卷答案解析
2013年413省考申论冲刺试卷参考答案
2013年413省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413省考申论冲刺试卷(2)
413联考公务员申论模拟题及答案(1)
413公务员联考行测模拟冲刺试卷(2)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黄浦江死猪
413联考申论热点及答案:经济危机深究
413联考申论热点范文:城镇化的征途
413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范文:水价调整
2013年413联考申论热点范文:文化软实力
413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答题要点
2013年413联考省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