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村官工作简介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西临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区域面积906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132.6万人,下辖11个乡镇、4个街道,475个行政村,现有大学生村官901人,其中男328人,女573人,硕士学历215人,本科学历425人,专科学历261人。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定位。目前通州区委、区政府正大力推进新城核心区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推进水系景观建设,未来将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城市副中心标志性建筑群,形成以水为魂,以绿为韵的“北方水城”景观。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等特色功能,发展新增城市功能,有效地吸引和汇聚各类高端资源,不断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位。
通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通过立足农村、按序选聘;以人为本、引导就业;严格管理、扎实培训;树立典型、积极宣传,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努力培养锻炼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后备力量。通州区各单位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中,积极面向大学生村官进行选拔。特别是通州区属事业单位每年拿出不少于当年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人数10%的编制定向招聘。截止2013年,已有超过100名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聘进入区属事业单位。
通州区大学生村官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结合所在乡镇、村的实际情况,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努力为所在乡镇、村的发展谏言献策,为通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06年以来,通州区共选聘2228名大学生村官,2006届至2010届共合同期满1243人。经过基层培养锻炼,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通过再就业进入其他行业继续发展。特别是有一大批优秀村官,被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其中被中央办公厅、中组部、中纪委、公安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委组织部等机关单位录取为公务员163人,被文化部、市总工会等各级事业单位录用165人,进入乡镇专项事业编24人。进入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人数352人,占期满总人数的28.3%。(该统计为初次再就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数)
乡镇概况
1、永顺镇:永顺镇地处通州新城核心区,辖区总面积43平方公里,占规划中的北京国际化新城区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是新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的现代化中心商务区。辖21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人口近23.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4.5万人(含户籍人口5.8万人),流动人口9万人。
2、梨园镇:梨园镇位于通州新城核心区南部,镇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人口24万人。镇党委、政府根据全镇发展现状,确定“实施大项目战略,促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新型业态繁荣,营造‘宜居、宜商’的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培育城市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被评为首都文明乡镇。镇内有梨园主题公园、韩美林艺术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3、宋庄镇:宋庄镇地处通州新城北部,距首都机场T3航站楼仅2公里,交通路网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宋庄镇域面积116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12万。镇域由温榆河、潮白河、运潮减河三河环绕,是北京市东部的水源保护地。在规划发展生态型都市旅游观光农业的同时,镇域内还规划多处集中绿地,为创意企业和人才居住提供生态宜居的环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宋庄镇逐渐形成大规模的当代艺术大本营。截至2012年底在宋庄生活的艺术家超过5000人。
4、潞城镇:潞城镇位于长安街东延长线上,西距建国门25公里,镇域面积70.76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2个居民社区。常住人口77160人,户籍人口42557人,其中农业人口28021人。2012年,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税收10亿元。健康食品科技园,被北京市授予首批“北京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国际医疗服务区建设工作也在扎实推进。肖庄村建有“通州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验基地”,从项目筹划、论证、引资、建设、试运行均由大学生村官亲自主导完成。
5、西集镇:西集镇地处通州区东南部,西邻河北香河。镇域三面环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镇域面积90.65平方公里,辖57个行政村。全镇户籍人口41329人,以汉族为主,兼有满、回、蒙古等民族,其中农业人口31606人,非农人口9723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紧紧围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速度。西集镇从镇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农旅结合”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近年来,西集镇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发展樱桃产业,每年新增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打造规模化的万亩樱桃种植带。每年游客平均数量达10万人次,采摘樱桃达到200万斤。
6、漷县镇:漷县镇位于通州区东南部,镇域面积113.68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77325人,其中户籍人口55759人。全镇企业358家,其中工业企业350家,建筑业7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家。农业项目也得到大力发展,例如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设施蔬菜项目;完成旺生源农业种植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吉鼎力达蕨类种苗繁育温室采暖与辅助设施改造建设工程;开展草厂村、徐官屯村蔬菜合作社“小菜园进社区”工作;启动万亩国际花卉种源繁育创新园项目。
7、台湖镇:台湖镇位于北京市东南部,通州区西南部,五环路和六环路之间,镇域北侧地处通州国际新城规划范围之内,镇域西侧与朝阳区、大兴区接壤。镇域面积81.5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5.1万人,流动人口5.1万人。全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逐步壮大蔬菜、苗木花卉、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投资建设台湖第五生产队农村生活实践园,建成旅游项目20余个,发展旅游接待家庭20家。台湖第五生产队农村生活实践园被市科协确定为“科普实践基地”。星湖园、台湖第五生产队、金福艺农公司的名优蔬菜瓜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次一村联栋温室项目、前营村花卉基地项目投产运营。
8、马驹桥:马驹桥镇地处北京东南郊,北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京沪高速公路与六环路在镇中心交汇,区位交通优势非常明显。镇域面积82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44179人,其中,农业人口28428人;非农人口15751人。辖区内有中关村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级)和北京通州物流基地(市级)两个产业园区。两个园区有苏宁电器集团、联东U谷集团等各类企业300余家。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借助国际食用菌大会召开的有利契机,重点发展食用菌产业。完成恒达兴菌业厂区工程建设,项目占地2.8万平方米,日产白灵菇10吨,年销售额4800万元。打造特色养殖业,重点扶持松海垂钓园、京磁养殖场,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观光旅游业发展步伐。
9、张家湾镇:张家湾镇位于通州新城区东南,建于元代,因水而得名,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镇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下辖57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74083人,流动人口22197人,其中,农业人口41429人,非农业人口17642人。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小支部,大党建”工作模式,通过与企业、学校、专业合作社、群团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等的互动,有效整合区域内的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张家湾镇有着上百年的葡萄种植历史,素有“北京吐鲁番”、“京郊葡萄之乡”的美誉,以种植面积大、品种多、品质好著称。镇内现有葡萄种植面积7000余亩,种有维多利亚、贵妃玫瑰、红双味、巨玫瑰、龙宝、茉莉、红皇后等各式葡萄品种130余个。
10、永乐店镇:永乐店镇位于通州区东南部,处在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距通州城区23公里,京津塘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津第二条高速公路和京津城际铁路途经镇域腹地。镇域面104.68平方公里,下辖38个行政村。永乐店镇是北京市33个中心镇和42个重点发展小城镇之一。镇党委、政府围绕“首都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目标,实施“责任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垃圾密闭化处理、街巷绿化美化和村村建环村林四大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达到村容整洁、净化、亮化、绿化、路畅的标准。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城际铁路沿线现代都市农业走廊和孔兴路特色农业产业带,启动五大园区建设。全镇发展菌类种植面积1万亩,发展设施农业面积8300亩,露地菜生产发展到3000亩。
11、于家务回族乡:于家务回族乡位于通州区南部,距通州城区21公里,是北京市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同时也是通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下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65.7平方公里。全乡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发展设施农业4500亩;发展林果面积5000亩。着手编制全乡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合作建设了南瓜园、台湾园等集观光、采摘、餐饮、科普为一体,独具特色的农业主题公园。规划面积1.5万亩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纳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
地址: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13号
电话:81534359(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