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连续出现多起消防员牺牲事件。人们在为这些年轻英雄逝去扼腕痛惜之时,需要反思当前我国消防队伍在职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如何让消防员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是我国消防员职业化之路亟须探索的课题。
多因素导致消防员职业危险系数加大
5月1日,上海徐汇区一高层居民楼突发火灾。消防员钱凌云和队友刘杰被强大气流推倒,从高楼坠落牺牲。一位目击者拍下两人坠楼瞬间手拉着手的照片。不少网友留言:“悲痛无以言表。”
在高危性的消防行业,近年来消防队员在火灾等救援抢险过程中牺牲殉职的案例频发。今年2月,上海一仓库发生火灾,两名90后消防员陆晨、孙络络因起火建筑整体垮塌被埋牺牲;2013年10月,北京石景山一商场着火,两名消防士官进入火场侦查时不幸牺牲;2013年元旦凌晨,杭州一厂房发生大火,3名消防队员遇难,其中一名刚结婚10天。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国在救火抢险一线牺牲的消防人员达144人,每年有300多名消防员受伤甚至致残。牺牲的消防官兵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仅为18岁。
山西省运城市消防支队支队长靳卫平分析,灭火等抢险救援现场复杂异常,各种不可预料的事件和灾难突发,极易导致消防官兵遇险。其中,建筑瞬间坍塌、火场轰燃自爆、毒气导致缺氧……这些都是导致消防官兵伤亡的因素。
同时,伴随着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高发,消防队员工作范畴已从防火灭火拓宽到综合应急抢险救援。2013年,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101.4万余起,抢救遇险群众17.4万人,其中包括四川芦山和甘肃岷县地震、东北三省洪灾等诸多重大自然灾害。
在我国现行的消防体制下,目前一线消防队员主要是由义务兵构成,大部分义务兵平均年龄低于20岁,这一客观情况也导致牺牲的消防战士多是年轻小伙。
人力不足、专业滞后、待遇较低,凸显消防职业“短板”
据了解,目前我国消防力量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公安现役消防部队、企业专职消防员、编外的义务消防组织。其中企业专职消防员是国家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化纤等特殊行业企业专门设置的消防人员。
当前公安现役消防部队是消防队伍主要力量。在现役消防部队中,由于受编制限制,消防力量缺口较大,成为影响消防职业化建设的主要瓶颈。某市一消防支队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按照现行每万人配备4名消防员的标准,该市应配备4000多名一线消防员,但实际缺口在3000人左右。
靳卫平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消防支队大多是20岁左右的新兵,很多基本没有接触过复杂火情,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一些人刚刚积累下经验,又到了退役的节点。这种铁打营盘流水兵的消防队伍模式,与日益复杂、繁重的消防任务极不相符。”
山东省济南市消防支队支队长高明认为,深层次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走“速成”路线,指挥员素质参差不齐;灭火救援安全整体意识不强;思路陈旧,战训理念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灭火救援现场指挥混乱等多方面。
高明表示,我国无论是“救人第一、科学施救”,还是其他的灭火救援指导思想、战斗原则,都不约而同忽视了消防官兵自身的安全。很多年轻的消防官兵,激进意识更胜于自我保护意识,在面临重大危险的情况下,往往是满腔热血、一往无前,在自身安全防范方面考虑不足。“很多官兵在火场中明明身体已到极限,硬是要再撑一口气,往往致使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