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福建公务员 - 福建公务员 - 正文

福建省公务员2014面试热点:“父教缺失”背后 是家长教育缺失

来源:2exam.com 2014-5-2 22:41:18

父教缺失”背后 是家长教育缺失


  自今年9月电视剧《小爸爸》开播,到现在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的高收视率,“爸爸”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有望成为今年的热点词汇。而此类电视节目火热播放的背后,则折射出当下家庭教育中的敏感神经——父亲教育去哪儿了?

  传统观念

  让父亲远离孩子教育

  书店里,帮孩子挑选书籍的大多是妈妈;学校家长会上,和老师热议孩子学习情况的,大多数是妈妈;学校门口,前来接送孩子的,也大多是妈妈。这样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

  尽管古人有云“养不教,父之过”,但在古代也只留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父亲的踪影不多。

  父亲角色为何缺失?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常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两成,剩下两成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也正是由于这种千百年沿袭下来的角色分工,母亲对于家庭的悉心照料也让父亲放心地放手家庭事务,包括对于孩子的关注和教育。

  细数爸爸们的教育观

  近日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节目,主要是表现平时忙于工作的星爸们疏于照顾孩子,而在48小时的亲密接触中,暴露出的种种隔阂与无奈。

  有的从来不会做饭,有的连孩子衣服都不会穿,有的对孩子的哭闹束手无策,多数爸爸很少用眼神与孩子交流。这些问题在爸爸和孩子们之间引起了一个个“矛盾冲突”。

  尽管节目中五位爸爸都是明星和公众人物,但也能概括相当多爸爸的教育观念。

  在节目中,林志颖的言语举止足以体现出他是个细腻、体贴的爸爸,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言传身教地培养儿子的乐观心态。

  林志颖说:“他也会知道这间房破破烂烂,还有蜘蛛,不一定是好的。但作为家长,既然已经这样了,就不如给他一个乐观的心态让他去接受。”在这样细腻的爸爸身边,Kimi就显得依赖性很强,独立性还不够。

  西北汉子郭涛和儿子石头的相处,明显看出郭涛对儿子是一种散养的教育观。虽然郭涛算是老来得子,但他对儿子没有骄纵,更多以平等的状态面对儿子,一会儿让儿子帮忙扔垃圾,一会儿给儿子讲道理。而散养的石头,也会和爸爸讲平等,反问爸爸能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导演爸爸王岳伦基本属于不会照顾女儿的父亲,李湘自己都承认:“像王导这样的艺术家,基本上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女儿王诗龄却相当有主见,“爷爷你在家好好的啊”“谁把我拍得漂亮就把花送给谁”等语录也表现出王诗龄的高情商。

  无奈型爸爸田亮算是一个比较迷茫的爸爸,就像田亮说的:“我是一个年轻的爸爸,她一哭基本上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我完全搞不定她。”而Cindy在节目刚开始时完全是娇生惯养的小公主,但离开爸爸却变成非常独立而且很会照顾人。很多80后爸爸观众表示自己很像田亮,特别是有女儿的,拿孩子完全没办法。

  张亮节目中的亲子表现属于没有太多心思和花言巧语,只用行动来实践的父亲,他更多的是把儿子天天当作自己的哥们儿,并且和天天坦然相对。

  而天天在节目前段非常情绪化,但后面慢慢变懂事了,这些也和张亮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张亮是几个父亲中唯一会做饭的,在做饭环节大显身手,以身作则,让孩子有样学样。

  家庭教育中爸爸角色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若隐若现”,母亲一手操办,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柔弱、独立性差、不自信、不勇敢、不坚强,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在孩子教育中作用的失衡,会破坏正常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关系慢慢变淡,就是因为母亲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让爸爸“吃醋”,反而更不愿意管孩子。一旦父亲放弃了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

  为何母亲不可以取代父亲?教育专家称,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父亲胆大,有利于维护孩子的探求欲与好奇心;母亲相对胆小,所以显得安全。

  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可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外部环境;女性活动范围小,更倾向于观察细节,会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体验更加深刻。

  再比如,没有父亲或父亲长期不在家的幼儿,由于缺少男性榜样,会表现出女性化的爱好和行为。有的孩子和异性父母的关系过于密切,在身心上对异性父母过分依恋,而不愿接受应有的性别角色。

  这类性别角色偏差一旦形成或者定型,要加以扭转将会十分困难。因而培养孩子与同性父母的亲密关系很重要,父亲应时常陪儿子玩,母亲也要有单独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

  相对母亲来讲,父亲的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对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

  由此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教有其特殊的价值,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 父性教育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许多人看来,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于是,许多爸爸们就在“没时间”、“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玩”这样的想法下,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其实,爸爸们在育儿方面有不少优势,有些时候甚至比妈妈更适合培养孩子。近日,美国《育儿》网便邀请众多育儿专家,指出了爸爸育儿的诸多可取之处。

  爸爸懂得适度冒险。在妈妈们的育儿经里,保护孩子安全是绝对的座右铭。爸爸们的意见却不一样,拥有4岁女儿的威尔表示:孩子应该学会尝试新事物,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孩子面临真正的危险,如烧伤、烫伤等。我们可以带着她学会爬篱笆,满足她站在椅子上拿东西的愿望,让她感觉物体失去平衡时可能会发生的事,然后及时避免危险发生。

  学会尝试和适度冒险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耶鲁大学儿童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凯尔·普鲁厄特博士认为,孩子要学会一项体育活动,总要有一些风险,如果害怕摔跤,就什么都学不会,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谨慎,不愿做没有把握的事。

  爸爸更加不拘小节。母亲对待孩子,通常遵循常规和标准,因为内心的责任感促使她们事事追求完美。这不但让妈妈不堪重负,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相比,爸爸们可能会选择完全不同的方法,他们可能把孩子的衣服穿反,或者穿的袜子也没配对,但只要孩子感到温暖和开心,又有谁介意呢?

  如果你把照顾孩子的任务交给爸爸,那么,只要在保证孩子舒适的前提下,就该彻底放权,不要指手画脚,让爸爸和孩子间拥有更多的愉快互动。

  爸爸自己更像孩子。爸爸们似乎是天生的玩耍好手,总能找到和孩子嬉戏的点子:一场虚拟球赛,一个模拟的乐器,一个木勺充当的麦克风,都可以让他和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看似吊儿郎当的做法通常只有爸爸们能做出来,妈妈们则肩负着打扫卫生,保持整洁的任务,或者一本正经地教育、指点孩子。

  对每件事都负责的心理,很容易让妈妈们感到疲劳,也占据了她们和孩子创造快乐的空间。试着转换一下自己的角色,放轻松,不必每件事都尽善尽美。与其每次跟在孩子身后收拾东西,不如和孩子一起玩一会儿。同时,面对困境时,轻松的幽默一下往往比严厉斥责和说教更有效。

  爸爸容易忍耐,懂得等待。孩子哭闹时你该怎么办?相比妈妈们的急于安抚,爸爸们更具耐心。已为人父的詹姆斯体会到这种不同:孩子在洗澡时如果哭闹,他会给孩子适应水的时间,在旁边等待一会儿。此时,他的妻子就很焦急,或者干脆上前抱起孩子,尽力安抚他。

  实际上,在发现孩子受挫时,妈妈们更难以忍受,爸爸们则愿意让孩子经历一点挫折,因为这会让他们学会面对问题。虽然爸爸们的做法看起来好像没有人情味,但这却是他爱孩子的独特方式,也更有利于孩子面对真正的世界。

  爸爸更善于保持冷静,不感情用事。妈妈们通常有一个逻辑:如果孩子爱我,就应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爸爸们则认为这种逻辑只会催生更多挫败感。爸爸们一般不会把一件小事扩大,只是就事论事,让孩子去做该做的事。

  此外,如果孩子不在身边,妈妈常会变得魂不守舍,而爸爸似乎毫不担心,这也让他们拥有冷静处理事情的优势。

  以上爸爸育儿的独特之处,能给孩子另外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与伟大的母爱相互配合,孩子的成长之路会更加健康和快乐。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