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正在步入下行周期。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房地产市场有统计数据的城市一片惨淡,北京等城市成交总量同比大跌近八成。与此同时,一直坚挺的成交价格也出现下行迹象,4月份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近半数城市环比下跌,甚至连万科等知名开发商也对未来楼市流露出悲观态度。
冷清 五一成交量整体下滑
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楼市成交继续遇冷,三天成交量创下7年来新低。据亚豪机构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月3日,北京商品住宅仅成交169套,成交面积为1.89万平方米,成交套数、成交面积不但相比去年五一假期分别降低78%、74%,更是创下了自2008年五一恢复三天假期以来、连续7年来的最低值。
亚豪机构数据显示,过去7年间的五一小长假,北京商品住宅成交的最高峰值出现在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五一成交量均保持在千套以上,最低峰值则出现在2008年,成交套数为410套。而今年五一,商品住宅仅成交了169套,相比起2008年的小长假楼市销量最低值还萎缩了6成。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认为,在经过了4月份的推盘高峰后,5月份北京楼市成交仍以历史最低位开局。这进一步证明了在自住商品房、信贷等多方因素的强力冲击下,市场预期正在持续下降,即使大量房企跑量清盘、供应大增,也难以对买方日益浓重的观望情绪产生有效刺激。“伴随着成交量的不断萎缩,北京楼市正逐渐由买方市场占据主导”。
不仅仅是北京市场,在五一小长假这一销售旺季,其他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同样冷淡。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受监测的54城市合计住宅签约套数为9887套,同比2013年同期的14642套下调了32.5%。其中,一二线城市下调幅度最大,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三天合计签约1046套,同比下调了40%。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近期市场走势看,成交量持续下滑趋势愈加明显。全国整体市场而言,成交量已经接近半年处于下调趋势。他认为,当前房企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在多方因素的冲击下,供需双方的市场预判已经出现转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多,而房企“让利跑量”心理渐占上风,供需格局已经悄然生变。
张大伟还认为,楼市一季度成交量整体惨淡,使得二季度销售压力倍增。2014年,整体楼市分化将愈加剧烈,在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房价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库存严重的城市和人口新增放缓的城市。
悲观 开发商看空未来市场
在数据下滑现实的面前,一向乐观的开发商也开始转向。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日前在建策沙龙上的内部发言,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毛大庆认为,对于某些城市来说,这一轮房地产非政策性调控的萧条,有可能会带来房地产长时间处在难以反弹的局面。
毛大庆说,2014年一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较为复杂。从现阶段重点关注的50个城市来看,已明显出现分化的特征,沈阳、营口、唐山等30余个二三线城市,由于土地供应过多,带来了未来去化能力或销售能力的透支。另一类则是北京等需求仍然较多的一二线城市,其波动在于由于土地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过快,带来了对市场价格上涨的透支。
对于住房供应量,毛大庆指出,从人均套数来看,北京等城市显然不足,但大多数城市,算上已有库存量,完全足够。“城市的年千人套数,它代表住宅水平和推断市场供应容量。从中国情况来看,2011年,仅以竣工套数来看,千人套数达到12,已达到多数发达国家峰值水平,若从开工量计算,千人套数高达35,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达到的高端。”
除了开发商,专家也在越来越多地警示风险的存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聂梅生日前表示,2014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下滑明显。下到16.2%,这是几年来都没有过的急降。但投资急降的另一方面,却是房企的高价拿地。一季度,国家土地收入1.02万亿元,北京、上海涨幅超过20%,在此背景下,房企一手拿地、一手投资下降,整个周转速度快速下滑,将带来较大的资金风险。
也正因为此,地方放松调控救市意愿愈加显现。近日,南宁、天津滨海出台楼市新政,限购政策明显放松。此外,温州市正在酝酿一揽子促进当地房地产健康发展措施,其中涉及调整现行限购限贷政策。常州方面,包括武进区、天宁区等各区的购房补贴措施正在酝酿之中。郑州则计划出台鼓励农村人口到县城买房落户的政策。
对于地方急于救市的动作,有专家认为应保持警惕。市场分析认为,前几年房地产市场持续膨胀、房价暴涨带来了难以收拾的房地产泡沫,因此,现阶段,在非行政性降价之时,是减小房地产泡沫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