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面试热点 - 海南面试热点 - 正文

海南省公务员2014面试预测模拟:贵阳公交车纵火案

来源:2exam.com 2014-7-23 11:28:46

ü 贵阳公交车纵火案

  ü 热点概述

  2014年2月28日,经公安机关侦破,27日发生的贵阳市公交车燃烧事故为纵火案,犯罪嫌疑人苏某因报复社会,在237路公交车上将一汽油桶点燃。苏某已于28日中午被抓获。

  27日12时37分,贵阳市一辆237路公交车在云岩区金阳南路突然发生燃烧。目击者称,事发瞬间看到“车窗向外喷出了火焰,高过车顶”。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35人受伤,6名遇难者身份已经确认,伤者正在医院接受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在2月28日贵阳市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贵阳市政府秘书长、市应急办主任安九熊说,目前,6名遇难者的身份全部查明,为四男两女,其中2名女性为四川人,其余4人为贵州本地人。遇难者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为仅4个月大的男婴,是在清理事故现场时最后被发现的。

  ü 模拟题

  贵阳市苏某因报复社会,在一辆公交车上将一汽油桶点燃,致使6人死亡、35人受伤,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ü 参考解析

  又是一起纵火案,细数以往各个纵火案或炸车案,其制造者都是些悲观厌世者、仇恨社会者,据说其仇恨来自社会对他们的伤害,悲观厌世来自成长期的不幸和婚姻的失败,还有其他原因。于是,就有人谴责世态过于炎凉,社会抛弃了他们,甚至父母、子女也不给他们温暖,于是要求社会反省,要求社会给弱者更多关爱。

  其实不管是遭到政府和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待遇,还是个人的家庭和情感发生变故,悲观厌世,都不应该迁怒于其他无辜者。采取纵火焚烧公交车的方式,发泄心中的怨恨和怒火,导致其他无辜者伤亡,这种报复社会的行为永远不能得到同情和宽容。面对一起又一起公交车纵火案,社会大众提出了一箩筐对策,政府也采纳了很多,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和工作,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并没能阻止公交车纵火案继续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数人始终把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消除公交车纵火案等此类报复社会案件的灵丹妙药,忽视了堵截手段。

  事实上就像贵阳发生的这起公交车纵火案,并不是社会矛盾引起的,只是个人情变引起的,一味的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化解矛盾,有时根本抓不住要点、重点。有些矛盾的激化更多的是个人性格因素使然,是个人心理问题,并不是说政府化解矛盾就可以化解掉。在疏通个人情绪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提下,也应该考虑采取堵的手段,堵住公交车纵火案的漏洞和软肋,达到治标目的。

  首先,公交公司建立对公交车乘客携带违禁物品的检查制度和加强检查力度。虽然公交车都规定禁止乘客携带汽油等违禁物品,张贴了提示语,喇叭里也有提醒,但在现实生活操作中,很少有公交车司机关注乘客携带违禁品,即使一些乘客发现同车有乘客携带了违禁物品,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原则之下,并不会报告给公交车驾驶员,要求携带违禁物品的乘客下车,而是仍由其继续乘车。实际上公交车纵火案嫌疑犯随身携带汽油、柴油的味道非常重,只要一上车就能闻到,但是就是没有乘客站出来制止。如果在第一时间要求携带汽油、柴油的犯罪嫌疑人下车,也不会发生公交车纵火案,即使发生了纵火案,后果也不会如此严重,导致6人死亡,三十多人受伤。

  再者,对公交车进行改造,提升逃生系数。除了公交车必须配备灭火器、安全锤之外,公交车的窗户设计应当有所改变,不要迷信密封结构,也不要过多的设计小窗户,直接设计可以随时打开的大窗户,方便乘客在突发情况下逃生。实际上空调车配备可以打开的窗户,并不会影响空调效果,只要在开空调时关上窗户即可。

  最后,建立全民心理救济制度。公交车纵火案的发生,说到底是个人心理出了极大问题,如果心理救济能够介入,化解心理疾病,就有可能避免公交车纵火案的发生。很多人在心理失衡之后,之所以不选择心理救济,除了对心理救济存在误解之外,主要还是经济问题,不舍得投入。所以,政府有必要对中低收入人群实行廉价或免费的心理救济,帮助他们及早走出心理雾霾。

  总之,在社会矛盾和私人情绪无法及时有效化解之下,没有治本之策之前,我们应当选择治标之策,加强公交车自身的防护等级,尽可能避免悲剧发生,或者减少悲剧造成的损失。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