ü 事件概述
临近夏至,网络上围绕广西玉林“夏至荔枝狗肉节”的争论日益增多,动物权益保护组织曾指出,每年,有10000多条狗在“狗肉节”被屠杀,许多甚至是被活活电死、烫死或者剥皮的。部分明星倡议抵制吃狗肉、取消“狗肉节”,但也遭到玉林当地网民针锋相对的辩驳。玉林当地人多年来就有吃狗肉的习俗,每年夏至日,当地众多家庭都会在这天聚会,吃狗肉,品荔枝,喝荔枝酒,可以说,这在当地已经是一种习惯。
ü 模拟题
吃狗肉是舌尖上的美味还是文明的陋习?
ü 参考解析
对吃不吃狗肉的争论,实际是民间习俗与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保护动物应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但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正当的饮食需求。
首先,吃狗肉,只要是肉狗,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多元的饮食结构,是正常的饮食习惯,但食用肉狗应当尽可能地减轻它们在宰杀过程中的痛苦。同时,对于爱狗人士不食狗肉的观点也应该予以尊重,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应多提倡文明的饮食习惯。
一方面,食用狗肉不符合当今世界尊重生命、倡导文明的历史潮流,现在已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禁食猫狗等伴侣动物,显示人类对动物朋友的尊重和感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救助组织都是在政府立法下运行,有法律的保护。宠物类动物,自人类将他们收养,驯化后,它们的意义已经早不只是饿疯的时候的备用食物,它们通人性,有的智商甚至媲美3岁孩子。看家护院,寂寞时的陪伴,玩耍的伴侣,甚至疗伤时的朋友。各个国家导盲犬帮助多少盲人找回生存的意义。
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肉类,也必须结束其他生命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是食物链的要求,也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自人类文明以来,人类像地球的癌症一样繁衍,成为食物链的最高端。野生动物因为人类在地球上各方面的侵占,已经不断减少,自然循环被严重破坏,人类捉襟见肘,没有办法,开始人工大量繁殖某些野生动物,以满足食肉的需要。被饲养的动物为了我们的生存,牺牲生命,是值得我们全人类的尊重的,这并不代表它们低贱,卑微!
人,有些生来就具有悲天悯人的心。在孩子们还天真的时候,看到可爱的宠物都会开心的笑。不管是宠物也好,被吃的养殖动物也好,都应得到尊重,得到人类的祈祷。在食与不食之间,应该保持更加理性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倡导文明饮食。在一个法治社会,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应该在法律划定的权利界限内活动,不滥用自己的权利;其次是道德上宽容、思想上的宽容,除去法律的限制之外,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没有权利因为自己的道德偏好思想意识去限制干涉别人的自由。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利才是法治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