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成为代表的共同话题。目前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为:受贿10万元和500万元都判10年左右。有代表表示,此标准量刑幅度差异过大,且目前各地的量刑标准不是很统一,容易导致不公。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分析】综合分析,能够认识到此举带来的社会危害,并提出解决办法
【参考解析】
当前反腐形势严峻,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是官员腐败最常见的形式,因此对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量刑不统一,不仅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义,更容易导致在职务犯罪中的“轻刑化”。在不适当的环境下对职务犯罪“轻刑化”,相当于在反腐格局中留了“破窗”,纵容了轻量级的职务犯罪分子向重量级的职务犯罪分子堕落。“破窗理论”进一步启发我们,反职务犯罪的制度应与反腐败的制度整合为一体,让过度轻刑这一“破窗”得以制度性修补与控制。
纠正对职务犯罪的“轻刑化”,不但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和尊严,而且还可以强化反腐败的成果,起到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如果好不容易挖出的腐败“毒瘤”,却只在“手术台”上敷了一张“膏药”,这就可能使反腐败功亏一篑。
改变这种量刑不公的现象,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降低以贪污、受贿数额量刑为主的分量,增加其他量刑因素的比重,比如犯罪动机、受贿次数等。第二,考虑适当提高有期徒刑刑期上限,如将15年延长至25年。第三,可仿照其他一些国家,制定“量刑指南”,把量刑标准细化、统一化,从而挤出法官自由裁量权中的“水分”,扯断法律弹性过大的“橡皮筋”。
最后,量刑标准不统一不仅会造成不公,还有违“罪责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容易放大人性的弱点,从而助长贪腐行为。只有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才能更好遏制贪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