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大型展会以及节目录制演播室外,“黄牛”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不少消费者眼中,“黄牛”已成为除正规售票网络之外的重要销售渠道。层层监管下,“黄牛”为何神通广大、愈挫愈勇?(中新网8月27日)
空独家解析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一局球赛、一场演出、一场发布会都是茶余饭后的最佳去处,也是人们乐于追逐的娱乐活动。然而这也导致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在此现状之下应运而生的“黄牛”产业正悄无声息地占据了票务市场的主流,并发挥出日益关键的作用,甚至能在你一筹莫展时,帮你逃离一票难求的境地,确实,他们的存在的确带给人们很多便利,但从另一方面考虑,“黄牛”的票价一般都高出市场很多,甚至有的翻好几倍,这样的的情形,势必会导致富了少部分、坑了大多数的情况,就长远看,也不利于票务市场的秩序稳定和良性运营。
小编认为,“黄牛党”之所以屡禁不止,这与我国票务市场不完善、有关部门对“黄牛”的管控力度不够、外界民众的监督渠道有限、甚至有些人故意卖票给“黄牛”从中赚取利益等因素有关,想要从根本上整治“黄牛”乱象,还需多方着手。
首先要完善我国票务市场、健全票务管理系统,针对网上购票、电话订票、窗口买票等形式制定科学、可行的规章条例,并严格规范。其次要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执法力度,严肃对部门责任人员的问责,同时认真、全面排查,防止政府与“黄牛”间的“寻租”行为。再次要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设立举报热线、投诉信箱、网上意见平台等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同时切实保障监督者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
通过正规途径买票是民众的基本权利,保障民众通过正规途径买票是有关部门应尽职责。因此,为保证民众利益,还需遏制“黄牛”作祟,并全力巡视、打压其复燃苗头,这样才能确保票务市场风清气正、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