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面试热点 - 山东面试热点 - 正文

山东省考2014面试热点:且看京津冀

来源:2exam.com 2014-8-15 14:10:42

且看京津冀

  奥斯陆、阿拉木图、北京。世界地图上,由北至南的一条斜线,串起了2022年冬奥会的竞逐者;再度迈入申奥节奏的北京,多了一位河北“搭档”——张家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又一大推力”“没有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后花园’走不到‘大前台’”……京张联手申奥,被敏感的外界舆论嗅出了另一层深意。

  风起于青萍之末。眼下,京津冀哪怕一个微小的互动,都能触动人们的神经。

  时间回拨到5个月前: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由党的总书记主持会议,研究一个区域的协同发展问题,前所未有!”一时间,热议如潮;

  行走京津冀,触摸发展新脉动,期盼在升温,认识在统一,行动在加快,变革在孕育;

  渤海湾畔,又一个肇始于春天的故事,徐徐拉开大幕……

  协同发展 时至势成

  区域一体注入强大“国家动力”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天津武清区的台头村,是津冀之间的一个普通小村庄。

  即便脑力仍健的老人,也很难讲清村子属地的变动历史:一会儿天津,一会儿河北,一会儿又回天津。

  对于46岁的村民马全旺来说,看似复杂的变化其实模糊而又细微。乡音未改,民俗如故,老辈与在河北的亲戚仍旧走动。

  燕赵自古是一家。

  同处燕山之南、太行之东的京津冀,山同脉,水同源,文同根。不必追溯久远,仅仅上个世纪,北京(时称北平)、天津就曾先后做过河北的省会。河北唯一一所“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至今还坐落在天津。

  30余年了,三地一体化的呼声从未间断,各种合作从未停止,但在学界、舆论眼里依然只是“起大早、赶晚集”“雷声大、雨点小”。

  直至今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善弈者谋势”。这一回的协同发展,可谓时至势成。

  势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势;

  行政区经济日益向经济区经济转变,这是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渐次推进,这是势;

  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京津冀明显是匹“小马”,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一体化程度等,与珠三角、长三角都有明显差距,需要尽快做大总量、提高质量,成为新的增长极,这是势;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广袤的北方经济腹地作为支撑,京津冀不可或缺,这是势;

  大城市病越来越重,京津与周边发展差距在拉大……各干各的无法独善其身,这些都是势。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习总书记亲自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伟大实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北京市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必由之路,也是唯一选择。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部署,适应国家改革发展要求,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恰逢其时,水到渠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大势未到,事倍功半;大势已到,事半功倍。”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

  审时度势,是韬略,更是担当!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京津冀区域规划,10年过去仍在打磨。前几年,甚至连规划范围应多大、规划名字叫什么的基础性问题,都尚有争议——不难想象,真正推进,难度会有多大!

  三地“捏不到一块”的老问题,这一次被注入了“国家动力”,变得豁然开朗——

  不到3个月时间,北京市委连续召开三次全会。“史无前例”的高规格,一条红线清晰可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示范,主动作为,以更大的视野、在更大的尺度上谋划和推动首都工作。

  同样高规格、高频度,天津、河北的决策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谋划。

  部署“趁热打铁”,行动“快马加鞭”。

  在北京,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加快推进,动物园、大红门两大服装批发市场整体外迁已成定局,北京凌云化工落户河北邯郸,一个半月即完成整体搬迁,新生产线已经建成并开始试生产;

  在天津,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科技合作和高端产业对接紧锣密鼓;

  在河北,压减过剩产能的“6643”计划如火如荼,与京津开展产业对接、签署合作协议的消息接踵而至……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目标既定,方向已明,京津冀三地热起来了,急起来了,动起来了,形成共识的事先抓起来了!

  融合发展 同生共兴

  竞合共赢破解各自发展难题

  北京要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骤雨初歇,天空挂出一道彩虹。天幕,云霞艳丽;呼吸,清凉通透。

  6月6日,北京。整座城市的神经,因彩虹而拨动——照片在人们手机中疯转,末了,不忘留下意味深长的一问:“这里是北京,信吗?”

  更多的时间里,雾霾成了北京人调侃的话题。“自强不吸”“十面霾伏”……戏谑般的新词,透着焦虑和无奈。

  北京愈发揪心的“城市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引爆点”。

  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容量超载,居京不易;

  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生态警报,声声刺耳。

  “北京城市病的表象是人口过多,但‘病根’是功能太多。”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说,城市功能并不是多多益善,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

  再次审视自身,如何精准定位?北京的思路开始廓清——

  首都功能不再大而全,只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四个“中心”;城市功能是北京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离不开,丢不了;区域性物流、专业市场等区域功能属非核心,是疏解的重点;此外,过度承担了满足外来人口教育、医疗需求的压力,也迫切需要外导……

  治病要治根。为北京“减负”,需要跳出北京看北京,需要“第二空间”,需要“第二落点”。

  “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大动脉……”中央决策层的目光,投向京津冀这片21万多平方公里的战略空间。

  拥抱协同,河北人期盼最多。

  河北省涞水县蘧家磨村,跨过村东头的一条马路,就是北京。路东的房山区郑家磨村,是村民们多年来艳羡的对象。

  “这边饮水靠打井,那边自来水通到户;这边护林苗木补贴一亩才300元,那边3500元;这边村支书月工资400多,那边3000多……”一路之隔,恍若两个世界。蘧家磨村委会主任黄长顺每次细说,不免唏嘘。

  2012年,河北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60元,仅相当于北京的17.8%、天津的22.9%、全国平均水平的63.1%。发展不足的短板,河北最明显。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7立方米,只有全国的1/7,却在近5年来累计向北京供水16亿立方米;生态屏障带、水源涵养地……拱卫京畿的责任,河北最重大。

  既要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又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防止换挡失速——爬坡过坎的考验,河北最严峻。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说:“要在努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

  错位共赢,天津人渴望最深。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年设计客运量2500万人次,去年实际吞吐量刚到40%。距离不过百公里、高铁仅仅半小时,首都国际机场的同期客运已达8371.2万人次,三条跑道均已接近饱和。

  “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玩笑似的一句话,点出天津人心里的纠结。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