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时政热点 - 正文

2015时事新闻:“互联网+”补齐农村网络经济“短板”

来源:2exam.com 2015-11-15 22:47:53

近几年,网络经济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增长,其中“农村+电商”的模式让农产品流通有了新途径,农民增收有了新渠道,更让农村经济有了新气象。“互联网+”这种发展新模式的提出与运用,为网络进一步拓展到农村经济领域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转型带来重大机遇和长远的意义。

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了解,农村从事互联网销售的人员一般人均月收入集中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而未上网农民收入则一般在1500元到2000元,前者已通过电商迅速成了“村里的白领”。特别是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有了“互联网+农业”的平台后,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明显增收。“中国芒果之乡”广西田东县,已经有3500多家网店销售田东香芒,一般当天摘果,当天发货,3至4天就送到消费者手中,网店比实体店成本低,赢利空间更大。

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在销售方式上不再处于被动。网络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对接,使农民接触到更大更广阔的市场,有效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现象。水果旺季时期,经常能从微博、微信上看到农民直接销售产品的信息,当农民变成了微商,消费者既能省钱又能吃到最新鲜的水果,产品自然不愁卖。并且,依靠互联网,农民可以把盲目的生产逐渐转向依靠市场来定位,拿到订单再生产,这样从根本上杜绝了产品滞销的现象。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仅仅在2012年,全国2006个县域地区中超过3000万人上淘宝购物,花费1790亿元。网络购物的便捷刺激了农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满足了农村消费者追求时髦的消费心理,并且,我国13亿多人口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农村市场广阔,人口基数大,网络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借助农村淘宝项目,让农民买的进来,卖得出去。

引导“互联网+农业”模式健康发展,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各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深入的融合起来,政府应当如何作为?

加快出台农产品电商扶持政策。发展农村电商正成为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切入口。政府应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示范县、示范乡、淘宝村和一大批农村电商模范者,给与农村电商资金、技术、政策上的扶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全力做好“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支撑。首先,农村通信网络一直是制约农村网络经济发展的难点,没有完善的通信服务和高速畅通的网络,发展“互联网+农业”就会成为无稽之谈。尽管目前大部分农村已经通了宽带,但宽带速率低,网络速度慢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宏观调控。其次,农村物流体系仍不健全,没有标准化的村镇物流系统,甚至,目前大部分物流,如中通、圆通等最多运送到较发达地区的乡镇,给农村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这也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培养电商人才,引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电商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需要一大批熟悉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现代人才,目前全国电商人才缺口在150万人,农村电商人才基础更是异常薄弱,预计未来两年县域以下电商人才缺口200万左右。然而我国农村面临的却是年轻的新农人集体“出逃”进城打工,剩下务农的基本都是60、70后,80后都少了很多。要农村的60、70后做电商,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发展农村电商,要把专业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一批,通过创办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通过配套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壮大一批,以人才引领农村网络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生活状态、人口结构、知识水平的变化,将深刻改变农村社会治理模式。这种变化现在还不明显,但必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作用的持续发酵而日益显现。农村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等的兴起为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以此为契机,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质的飞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