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商网12月2日消息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以小微金融为特色的台州金融改革,如今将升级为国家级试点。
在今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建设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旨在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这是继温州之后,浙江第二个国家级金融改革示范区。
国务院常务会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台州是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的先行地区之一,始终致力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并被称为“台州模式”。
为什么“台州模式”能升级为国家试点?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说:“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台州,小微企业融资占很高的比例,贷款主要靠银行,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在台州,企业授信户数中99%是小微企业,金融业贷款的一半投向小微,小微贷款的一半由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投放,小微贷款一半多是保证贷款;小微金融覆盖面、满足率等指标均领先全国……
2013年,浙江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通过在台州市建设浙江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截至今年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达45%左右;连续六年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增量的“两个不低于”目标。
同时,台州从整合部门信用信息入手,着力构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台涵盖工商、公安、法院、国税、地税等13个部门、78大类、600多细项,覆盖45万多家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累计收集3800多万条信用信息。
“台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地区样本”。在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看来,浙江省政府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设在台州,目的是以台州的先行先试赢得探索实践成果,为其他地方提供经验和示范”。
“台州拥有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三家商业银行,这在全国是少见的。台州也做了很多探索,积累了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信贷环境。”金雪军说。
而如今在台州市建设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将为台州模式复制、推广创造条件。
事实上,此前已有一些城市已明确提出借鉴“台州模式”。今年2月,河北唐山市印发了相关文件,明确表示要“对照台州经济发展经验”,找准、抓住当前防碍唐山发展的突出问题。
文件称,“台州经验对唐山的借鉴意义就是:一是要善抓机遇。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学习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间与政府互动共进的措施。二是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观念、方式、方法。致力于打造有限的政府、有效的政府,推进政府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积极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