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面试热点 - 山西面试热点 - 正文

山西省考2014面试热点:超半数大学生渴望入体制内单位

来源:2exam.com 2014-8-15 21:56:28

 ü 热点概述

  2013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已经远去,“2014更难就业季”悄悄来到。今年的“毕业季”虽然已过,但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还未和企业签约。当最新“毕业季”遭遇了“更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们该如何应对呢?今日起,本报推出“更难就业季里话就业”系列报道。通过求职者的实例、专家的权威分析、另辟蹊径的创业故事,来诠释求职者到底该如何突围这个“更难就业季”。

  ü 相关评论

  @专家评论:一些企业为压缩人力成本,对招聘人数严格限制,对本科生能够胜任的工作不再聘用研究生;其次,企业在面向研究生招聘时,倾向于选择“双985”人才,即本科阶段未在“985”、“211”院校就读的研究生求职者,由于第一学历较弱,被用人单位滞后录用。

  @《经济观察网》: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3就业蓝皮书》,恰逢今年为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自主创业比例逐年攀升,但“体制内”依旧是大学生最爱的饭碗。 模拟题

  在一次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渴望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对此你怎么看?

  ü 参考解析

  2014年被誉为“史上更难就业季”,2014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地举办的招聘会上面对众多企业的热情,很多大学生毫不动心,眼睛只盯着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一心追求体制内、有编制,这成了求职成功的一大障碍。据统计,超过50%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期望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冷静对待、理性的分析。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的就业渠道过窄、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合理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体制内”的单位待遇福利相对完善,工作相对稳定,这是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体制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国人对安全感的缺乏。

  其次是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影响,中国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体制内”的工作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这也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体制内”的重要原因。

  再次是就业渠道单一,就业形势严峻。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曾经象征着高福利、高收入的的外资企业已经风光不在。这也使得众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相对稳定的“体制内”工作。

  这种现象会对我们的国家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大部分高校毕业生优先选择到“体制内”,这会为我们的“体制内”单位注入新的活力。应届大学毕业生掌握着最新的知识,推动着社会的潮流,他们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新的活力,促进“体制内”单位的发展。但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体制内”,会造成人才的过分集中,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体制外企业人才的引进,最终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其次,大部分学生选择“体制内”单位,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一定的影响。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一种表现,这不利于科学合理的择业观的培养,不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养成,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

  再次,“体制内”热潮的发展,会使得很多“中立”者盲目跟风。但现实表明很多进入体制内的人并不真的喜欢体制内的工作,最终导致他们工作懈怠,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

  针对这种种弊端,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健康的择业观,使人才能够在各个行业自由、平稳、健康流动。消除传统思维对当地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其次要努力构建社会公平,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使所有的社会劳动者公平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大力扶持其他产业良性发展、持续发展,并完善社会各项福利和保障制度,让各行各业都能有安全感。

  再次要努力发展经济,扩宽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为优秀人才提供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舞台。

  只有我们采取以上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努力构建社会公平、提供更多的机会,大学生争先恐后进体制的局面一定会得到改善,人才资源一定会在各行各业之间合理流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也一定会良性发展、进步。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