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些人口无遮拦,屡出“最牛官话”、“雷语”,丝毫没有“怕”字。也有一些干部害怕“说错话”。面对群众的质疑,面对舆论的“围观”,要么三缄其口,做什么都不说的“泥菩萨”;要么套话连篇,做“空心传声筒”的“太极手”。其结果,不仅导致形象受损、公信力流失,而且容易使小问题变成大事件,小矛盾酿成大危机。
乱说话不行,遇事躲闪,怕“说错话”,也同样不可。如果秉持“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认为与其“说错话”、“得罪人”,不如闭口不言,或是信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认为与其言多必失、遭遇骂名,不如寡言寡语、少说少错;或者觉得自己“干事凑合,说话不行”,与其张口哆嗦、“多说多错”,不如“沉默是金、不说没错”。凡此种种观念,不仅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付诸实践也很有害。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知情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都明显增加,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在这样的大势下,干部的任何反应,都会被认为是一种态度。干部说与不说、说什么,都会被进行价值评判。显然,有了社会关切不回应,有了公众质疑不澄清,有了群众诉求不解释,以为当“鸵鸟”就能蒙混过关,就能取得群众信任,那是不太可能的。因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说话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必修课。现如今,不说话,固然已经落后于时代。会说话,擅于和新媒体打交道,更是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直面矛盾问题,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勇敢回应关切,才是有担当的表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社会舆论纷繁复杂,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个舆论场里,正能量不去占领,负能量就会充斥;大道消息不通畅,小道消息就会乱飞。领导干部有点担当精神,才能“敢说话”,该出口时就出口,释疑解惑、厘清是非,用权威信息凸显主流声音;才能变得“会说话”,克服“本领恐慌”,练好“内功”,在说的过程中领会说的规律、提高说的能力,把问题说明白,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才能坚持“说真话”,不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而是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把话说到点上,说到群众心坎上。
人的心理有一种暗示作用,越害怕,越容易说错话。一个真心为民的领导干部,应该抛开顾虑、大胆说话。社会也应多些宽容与理性。如此形成良性互动,就能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公共话语空间。
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公务员热”背后的改革命题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逐步去高考化恰恰是拯救英语学习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价格改革要打破“最后壁垒”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名人题材要“细说”,不要“戏说”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医保跨省还需攻克“利益统筹关”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谁来签收长江的“病危通知书”?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拿什么说服人们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可否全城放假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别拿“规定”当替罪羊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天价车位背离绿色理念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法学博士后”尴尬了谁?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防止冤假错案,缺的不只是制度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打虎”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作风数据”不能只见数据不见人2013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开放的社会不需要太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