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0年高考录取查询及分数线
本站2exam.com将随时公布该校录取查询网址,请点此进入随时查看最新信息!
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简称民政学院)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内务部干部学校。1983年12月经民政部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1995年,民政部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学院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97年9月,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学院。2007年4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具体工作由学院负责。2007年7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展学历教育。目前学院一方面作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另一方面承担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在职培训任务。
学院有着近三十年的高等教育经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的学子已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精英和骨干,被誉为“民政干部的摇篮”。学院地处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占地310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有先进的摄像、语音、计算机等电教设备,各类实验室、实训基地,可供4000余名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教学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公寓、食堂、国家级标准体育馆和运动场等。现有公共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经济与信息科学系、假肢矫形系、基础部等5个教学系部。开设有民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假肢矫形器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现在全日制在校生有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44%,具备“双师型”素质的占55%。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聘请了客座教授20余名,形成了一支具有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精通专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院在北京、河北、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建立了一批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民政部培训中心又设社会工作培训办公室、民政业务培训部、职业能力培训办公室等培训业务部门。坚持“服务部机关、服务基层民政工作”的培训定位,培训任务主要包括:社会工作培训、民政业务培训、职业能力培训等,承担国家社会工作师、殡葬技能师等职业水平培训与考试工作。民政部培训中心拥有现代化的培训大楼和培训餐厅,可以同时容纳300名培训学员。自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学院已培训民政干部8万人次,培训行业、各类民政事业单位骨干、基层政权工作者2万人次。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是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主要任务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政策研究;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社会工作教育培训。通过整合社会工作研究资源,加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研究,促进解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是中、德两国共建的一所培养假肢矫形技术专业人才、从事康复工程领域教学及科研的专业学校。学校于1994年9月在湖北武汉正式落成,1997年9月入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全部教学、实验、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设备从德国引进,以先进的教学硬件、优秀的中外师资以及独特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兼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高实践技能的假肢矫形技术高级技能人才,填补了我国在假肢矫形专业教育领域的空白。迄今为止,毕业生累计700多人,国内外参加培训学员达2000多人次。参照国际标准,建立了国际二级假肢矫形技术员考试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证书培养制度。先进的硬件设施和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学生培养的独特模式,保证了专业教学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从1998年第一届毕业生起,一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100%。
学院自己创办的《社会福利》专业学报在全国民政系统发行广泛,影响深远,推动社会福利及民政专业的科研发展。学院十多年来编写和公开出版了30余部专业教材,许多教材内容既广泛又深入,对民政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编写内部教材40余部,合作翻译社会工作教材20余部,开创了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完成多项部级课题。
在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学院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挪威、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有着长期的社会工作项目合作,完成中国-欧盟村务管理项目,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坚持开展定期的师生互访和短期培训活动,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院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依托全国民政系统,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就一大批既具有强烈的民生情怀、又具备处理各种社会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社会管理人才;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宏大社会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基地,一流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