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设置适当开放性、探索性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答案
控制试卷长度、卷面字数和计算量,增加思考时间
难度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比例约为3:5:2
命题要求: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同时,淡化特殊技巧,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原则。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同时要兼顾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坚持数学应用,考查应用意识的原则。高考中可设置适当开放性、探索性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的精神。控制试卷长度、卷面字数和计算量。要控制考生答卷的书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选择题、填空题书写答案简便的特点,尽量增加考生的思考时间。高考以考查能力素质为主,试题应尽量避免繁、难的运算,控制各题的计算量,排除由于计算过多过繁造成耗时较多,或由计算错误而造成全题失分的现象,以便集中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
试卷难度:高考试卷难度要适中,既要使一般考生都能得到基本分,又要使优秀考生的水平得以充分显现。根据我省考生的实际情况,整卷难度应控制在0.6左右。试卷中各个试题的难度一般控制在0.2-0.8之间。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7以上,中档题的难度值为0.4-0.7,难题的难度值为0.4以下)。整个试卷中各种难度试题分数的分布也应该适当,在每种题型中都编拟一些较易难题,使大部分考生能得到一定的基本分,并在每种题型中都编拟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试题,从而实现选拔的目的。
考试形式与结构:数学文科(理科)试卷均包括第I卷和第II卷,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步骤或论证过程。以上两种题型的试题,均不给中间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共计16分;解答题共6题,共计74分。
三大变化:在三角函数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改为“(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在三角函数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改为“(2)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在9(A)和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部分,将考试要求中的“(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改为“(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