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说明》已经出台。考试说明细化了语文、数学、英语3科对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了试题的题型结构、难易比例,并且规定了命题考试的基本原则。与去年的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在语文科目上的变动最大。这多少让考生有点措手不及。如何在高考前80多天的时间里,针对考试说明的变化调整复习?记者请福州三中和福建师大附中的4位名师对今年高考考试说明进行解读,并请他们针对考试说明的变化对复习进行具体指导。
语文:
考试说明的变化
福州三中高级教师叶平和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薛章辉总结出语文考试说明的两大变化。
试题赋分有变化
第I卷选择题的分值减少,从去年的24分减为21分,文言文阅读从4小题变成3小题,减少了3分。
默写名言名篇的分值由去年的8分减少为6分,所有6道题都得解答,不再像以往那样有筛选作答的余地。考试说明还规定,名句名篇默写取材于《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不涉及课外的篇目,考生的复习要有针对性。
表达应用题的分值从去年的12分降为10分。
增加了文化经典和中外名著的考查
考试说明的最大变动表现在对文化经典和中外文学名著的考查上。
第II卷文言文阅读语段,首次规定了出题的范围——从《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3部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中,选取文章作为考查的材料。此外,考查的目的也有变化,原先是考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今年把翻译和内容理解结合起来考查,要求能分析语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难度加大。
考试说明还首次将《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这使得这些阅读篇目从考生可自主选择变成必读。列入考试范围的长篇小说有11部,分别是中国作家的作品5部:《家》《子夜》《三国演义》《红楼梦》《围城》,国外作家的作品6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复活》《老人与海》《匹克威克外传》《堂·吉诃德》。
变动对考生的影响
叶平老师认为,增加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的考查,符合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但对考生而言,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考试说明出台的时间太晚。在离高考只有80几天的时候才确定今年高考的要求,考生和一线教师均觉得有些应接不暇,打乱了原定的复习计划。
其次,农村中学图书馆设备落后,有些文学名著连老师都没读过,文学名著的考查对农村学生而言有失公平。
第三,从考试说明参考卷看,文学名著考查的题目命题太大太泛,考生可能仅凭一点印象胡编乱造。如果高考也这样出题,势必给阅卷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考生只得采用各种应急措施,比如提供名著的内容简介、故事梗概、鉴赏评论让学生看、背诵等,文学名著的考查又走上了应试的老路子。
此外,《论语》《孟子》《庄子》3部文化经典的语言比较深奥,语段涉及的文言词汇一不小心就超过高考常用实词的范围;如果对儒家和道家大师的思想缺乏了解,在分析语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时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些都加大了第II卷文言文阅读语段的答题难度。
考生如何应对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考生如何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实现更有效率地复习呢?叶平老师提出了4点意见:
老师可印发与这11部文学名著有关的材料,让考生全面接触,对这些名著的内容、人物和情节进行面上的了解,并为解答这样的题目设定答题规范。
整理课文中学过的内容。比如,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的部分章节,考生比较熟悉,可对这些熟悉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
准备一些典型材料、注重细节。比如,《三国演义》中你喜欢的人物,与该人物有关的情节,小说中的战争情景,小说中提到的谋略等;《红楼梦》中体现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格特点的情节等,进行整理归纳。
在复习时,中外名著都得兼顾,不能偏废。
对于文化经典,教师在选取复习材料时,要注意控制材料的难度,可选择一些文字浅易的、考查的字词与课内的要求接近的语段,在内容上选取具有古为今用的意义、有生命力的、有意义的段落,比如讲学习、为人、交往、治国、修养等道理的段落,还可选择出自3部文化经典的名言警句作为复习素材。
薛章辉老师建议考生,面对考试说明的变动,不要过于惊慌。无论怎么调整,考查内容都没有脱离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以平常心对待,立足于对知识的梳理,将解题技巧进行进一步巩固。对文化经典和中外名著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识记,有备无患。
数学
考试说明变动不大
福州三中高级教师黄炳锋在分析数学考试说明的特点时说,这是由福建省组织一线教师和省市级教研员自行编拟的第一套高考考试说明,更加详实,更加契合本省的情况。它规范了高考数学自行命题的要求,是考生复习的依据。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考试说明与2006年我省自行命题参照的教育部高考大纲变化不大。
考试说明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考试大纲修订的说明,对考试要求中的3个提法进行了更改,这一部分一线教师和考生已经比较熟悉。第二部分是对考试要求的说明,对高考的考查要求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考生需要精读这一部分,了解了高考的考查要求,才能把握复习的重点。第三部分是试卷的形式和结构,考生可稍加浏览,熟悉试卷的结构和特点,并对照平时的考试,在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上寻求平衡点。第四部分是参考试卷,即2006年福建高考数学卷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在解答题部分提供了详尽的解答,考生要用心学习,按照参考答案提供的形式答题,掌握解答题的答题规范。
重视第二轮复习
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结束了第一轮的复习,进入第二轮。第一轮的复习是按照高中数学的14个章节顺序进行纵向的知识梳理,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轮的复习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化、条理化,因而考生要格外重视。这个阶段,考生应该加强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训练,注意代数和几何的有机联系,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训练和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训练。因为高考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并非以基础知识的原貌出现,考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才能将知识灵活运用。
这一阶段的复习,考生还要培养自信心,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克服应得分反失分的现象,让每一次大考都不留遗憾。
重视错题的功效。整理在每一次大考中答错的题目,弥补自己知识能力的不足,提高复习效率。
此外,要重视课堂效率,不懂就问。
英语
福州三中高级教师李玲在分析考试说明时说,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的考试大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试卷难度值在0.55~0.6之间,从考查的内容看,强调在语境中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对语篇的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与去年的差不多,考生应该特别注意运用高中的有一定难度的词汇进行书面表达,这也是高考作文对考生能力要求逐年提高的趋向。
接下来的复习,考生应注意打好基础。
词汇方面,除了熟记高考考查的词汇,还要掌握构词法的运用、与词汇相关的词组和句型,掌握语法的基本概念。
加强听力、完形填空和阅读的训练。这部分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00分,分值大,难度大,考生应格外重视。
针对英语科目答题的特点,考生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填涂答题卡的训练。(福州日报记者 李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