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厦门一中参考的考生谈起了对今年考题的感受时,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理科考生,第一句话就是感叹:“理综太难了。”
陈同学说,理综的生物题目难度不大,化学比平时测试稍微难一些,物理挺难的。很多同学和陈同学的看法一致,都认为理综最难的就是物理。“比如实验题,乍一看很陌生,不知道讲的是什么,细细想一想做下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弄没弄明白,理解得到底对还是不对。做题目做得似懂非懂,实在没把握。”
听见理科生抱怨,读文科的小林说,文综也挺难的。小林说,地理比较简单,但历史和政治则比较灵活。“热点很难猜得到。政治的最后两题很怪,好像都应该用辩证唯物论来回答,可怎么会连着两道都是哲学题呢,用的还是同一个理论?”小林说,她不知道自己答得对不对。
教政治的林老师说,这样重复出题的方式以前从来没有过,可能会给考生造成压力,“哪怕是明摆着的答案,他们也不敢肯定。”
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今年语数外的考题都很“熟悉”,一致认为语文很简单,作文不容易偏题。但小陈提出异议:“就一个题目太死了,以前都会给两三个题目让学生选择,现在都没有选择余地了。”
英语的听力题让学生很放心,据说语速很慢。另外数学也不难,难度一般的普通题多,难题少,但普通题比较灵活,如果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
厦门一中的一位老师解释,因为语数外是福建省自主命题,而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是全国统一命题,在出题难度上会有所不同。事实上,语数外和综合科难易变化都较小,历年来在福建考生心目中语数外都比较容易,而综合科较难。
(记者 周湘瑜 李小庆)
英语
听力题很慢 改错很容易
昨天晚上,厦门一中英语备课组组长杨君坦还没有拿到英语试卷,就听到学生反映:今年英语考试很容易。
“听力时的语速很慢。”杨君坦说,高考前的训练,是按照比高考听力语速稍快的语速来进行的,今年高考的语速却比往年感觉都要慢一些。“听力得满分的人应该很多。”
学生还反映,今年的改错题也很容易。杨君坦说,英语考完后学生出来都满脸笑容,不少学生说140分以上应该没问题。“对学生来说,整份考卷里没有完全没把握的题。”
但杨君坦也表示,题目再容易总是有陷阱。比如,一个选择题问句是Do you know the time?回答当中有一个选项:Yes I do。“这就是个陷阱,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其实相当于没有回答。”杨君坦说,这个题目该答的是具体时间。
(周湘瑜)
语文
作文理性思维能脱颖而出
对于语文考试,考生再差也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再好的考生也有拿不准的时候。所以差距不大,人人能做。一中语文老师戴祖武说,今年语文题型熟悉,学生没有陌生感,不会造成太多审题障碍。
松柏中学一位语文老师说,今年新增的文化经典作品阅读和文学名著各10分,但文化经典作品阅读是从往年的文言文阅读中分离出来的,学生即使没有特别阅读也能解答,因此没有达到让学生读更多经典作品的考试目的。“这道题出得不太好。”这位老师说,文学名著也是静态题,有点死记硬背的味道。
他认为诗歌题是出得较好的一道题。“题目要求明确,考生通过对注解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介绍也可以理解,但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具有选拔功能,是能拉开学生分数的一道题。”
材料题方面,他认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比较平稳,基本遵循考试说明要求,难度适中;文言文与前两年比有一定难度,但难度也不是很大。
几位语文教师都认为,今年的语文科出题没有什么新意,但作文题好,回归平淡,朴实,学生容易上手不易偏题,只是想获得高分较难。“一般学生容易写成宽泛没有内容的文章,如果跳出普通思路反其道而行之,向哲学方面多做理性思考,比较容易脱颖而出。”
(李小庆)
数学
数列题比较难
文科数学卷跟以往的考题相比变化不大,难度与福建省质检差不多。厦门一中文科数学备课组组长潘建华说,今年文科数学考卷比较难的就是倒数第二题,即数列题。
今年数列题首项与第二项的关系比较难以把握,很多同学分析不出来,而且数列题运算量也大,是每年高考当中最容易出错的题型之一。
在文科数学中,解析题总是被放在最后,不只是在位置上压轴,在难度上往往也是压轴题。不过今年高考的解析题却相对容易,只是简单的分析和运算。潘建华说,文科生的数学本身就相对较弱,所以解析题出得容易,是近几年文科高考数学卷的一个趋势。
虽然数学卷在题型和难度上基本不变,但也有一些创新。填空题的第16题,给出了对称性等三个特性,要求学生列举出两个符合这三性的例子。“这种题型很开放,以前从来没有过。”潘建华笑称,老师改试卷就更麻烦了,不只要对答案,还得主动去求证学生提供的各种答案符不符合要求。
(周湘瑜)
政治
政治题目应不生疏,哲学题偏难
厦门一中德育处副主任林其明老师认为,重基础重能力,打破规范化,体现考生能力,是此次政治题目的特点。
林老师认为,政治考题存在着热点滞后。比如消费税增收对象的调整和十一五规划这些考试内容,都是去年的热点。不过这并不影响学生答题,因为老师在教学中会涉及几年的热点问题,因此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
谈到变化,林老师说,试卷题目的排序和往年有很大的变化。在模拟卷中,问答题中政治放在38题,而今年的考题改成了39题。同时增加了一题,总题目数为40题。
以往39题这道问答题考察的是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容,而今年的考题考察的是政治学和经济学。连续两个问题都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来回答,这样的情况也是很少见的。
谈到政治题的难易程度,林主任说,学生总体感觉政治题目都不生疏,但是哲学题偏难。
(吴笛)
理科综合
物理
题目陌生内容是一样的
在考生眼里,这次出的物理题平时训练见得少不说,出题方式也变了。
一中物理老师郑仁文印证了学生的说法。他说,今年物理实验题最为创新,用到了“恢复系数”,这是在大学才讲到的内容,不过只是作为信息给考生。第一次出信息题,这在以往的高考实验题是没有过的。
实验题的另一个变化是,以往年年考的电学设计型实验题今年不再出现,改为力学题了。“跟平常训练模式不一样,以前都是第一小题力学、光学,第二小题电学,今年电学没有了。”另一位物理老师方加新说,因为长期形成的模式,各地的模拟实验题都是电学。
最后一道大题需要学生一定的想象力,如果学生能建立起这样的想象,其实题目会比往年更简单。两位老师对理综的评价是:新,难度比去年稍微难一点,平均分不会比去年高。
“今年的题虽然考生没见过,其实考的内容是一样的。”郑仁文说,这些题目看上去陌生,不是一看就懂,但是个很好的趋势,能真正考察学生的能力。老师们说,他们看到试题时乍一看不懂,又一看就明白了,这正是今年理科考题的高明之处,“对真正学到东西的学生是公平的,正确答案不是靠死记硬背地练习练出来的,而是靠理解。” (李小庆 周湘瑜)
文科综合
历史
材料题阅读难度加大
厦门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张建群老师说,今年文科综合卷的历史题目难度与去年持平,变化在于材料题。
材料题的阅读量明显加大,是今年历史考题最大的变化。阅读量是去年的两倍,相应难度也有所增加。通过材料来回答问题,体现了材料的重要性。学生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分析处理材料,然后提取材料做出答案。
阅读量的增大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判断,这类题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是历史学科强调的一种能力。在考题中对材料题的重视,是历史学科命题的趋势,对历史学科的教学也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
与材料题的拔高不同,选择题回归到基础知识。比如选择题的12题和13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古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基本了解,还考察了谥号这个历史名字的含义。同时今年避开了热点问题,体现了出题者反猜题的思维方式。
虽然避开了热点问题,但是强调了学科的热点。本学科的历史创新和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突破和创新,成为考察学生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张老师强调,今年的政治考题中,周年问题比较明显。今年是建军80周年,选择题第14题到17题,考察的都是军队问题。
最后一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是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的一种综合。从古代历史中的金朝(女真族)迁都燕京的事件,来反映出中华民族内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反映出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道考察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题目。 (吴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