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慈善总会为高考录取贫困新生发放助学金。(资料图片/曾志铭 摄)
本报讯 (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蔡吉)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高考贫困生,高考的结束并没有使他们有过多的快乐,生活重压和对考上大学后如何筹措学费的忧虑,都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身心负担。不过,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一项针对高考贫困生的助学基金,如同一阵“及时雨”,帮助许多贫困生们跨过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形门槛——学费。昨日上午,已经递交了助学基金申请表的3位高考贫困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他们对慈善事业的感激,他们表示将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我上大学的学费不愁了
英语成绩优异的王梅(化名)今年顺利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保送生。在报考保送生时,王梅曾经犹豫不决,“是就近选择厦门大学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还是选择自己梦寐以求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原来,王梅的父亲下岗,且体弱多病,平时只能打打零工,母亲也是个临时工,工作时有时无,两个人每个月的平均收入不足900元。王梅家在中山路,房子破旧且嘈杂。同时,为了让女儿更安心地学习,王梅的父母将原本居住的房子出租,换了一个更安静的住所,每个月的租金入不敷出。王梅深知父母的艰难。
“一旦到外地大学,每年高额的学费不说,光是在外生活费和来回路费对他们家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虽然在父母的鼓励下,王梅最终选择了心仪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但是她的心里充满着担忧。
当高考贫困生慈善助学基金的申请表发到王梅手上时,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她满面笑容地说:“在市慈善总会的帮助下,我上大学的学费就不愁了,今后我将用我所学的专业回报社会,也给父母和帮助我的好心人减轻点负担。”
我想打工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听说上大学的学费每年最少需要几千元,虽然现在分数还没公布,但我已感到很担忧,如果考上但家里又拿不出这笔钱,那该如何是好?”高考结束后,杨华(化名)的眉头就一直紧皱着,他说,虽然感觉考得还是不错,但一想到家里的困境,就快乐不起来,心里像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杨华来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平时在一家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只有850元,全家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另外,他的弟弟妹妹还都在上中学,一旦考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对他们家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假期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一方面可锻炼实践能力,一方面可挣些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班级担任副班长的杨华,言语中透露出他的自立自强。“我的心愿是能考上华南理工大学,现在有了助学基金,我的学费就不用烦恼了。”
我想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我是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妈妈一天到晚都很辛苦,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生病卧床的外婆和我。”开朗的陈斌(化名)说起他和妈妈的艰难生活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为了不辜负妈妈的期望,陈斌一直努力读书,成绩名列前茅,今年高考他被保送华南理工大学。陈斌说,“这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不过,烦恼也产生了。“没有钱,大学怎么上?”
当妈妈正为学费烦恼的时候,雪中送炭的助学基金让陈斌重新燃起希望。陈斌说:“助学基金不仅解决了学费问题,就连求学期间的生活也不成问题了。趁着暑期我想出去打工,尽自己所能为妈妈减轻负担,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尽快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虽然家境贫困,但好学上进的他们却开朗活泼,脸上充满了自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助学基金的帮助下,贫困生们能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