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汉口铁中的小邹同学收到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寄发的录取通知书,这并没令小邹和家人开心,相反,该学院高昂的学费令其家长着急不已。“学院没有征得我们肯定就读的答复就把我们录取了。”邹父沮丧地说,由于家庭贫困,孩子很可能放弃就读。
尴尬录取的由来
据了解,小邹是美术类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为304分,专业成绩为178分。7月29日,她填报了艺术本科(三)中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征集志愿。
7月30日上午,学院一李姓招生人员给小邹家打来电话告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每年的学费为1.6万元,邹母吃惊之余,表示要再考虑一下。邹父称,“我们知道独立学院的学费高,但没想到会这么高。”次日上午,邹父再致电学校表示“还需考虑一下,尽快给答复”。下午,邹父再给学院打电话欲申请退档时,院校的电话要么占线,要么没人接听。当晚,小邹的录取状态更新为“预录取”。8月1日,邹父与学校取得了联系,被告知:学生已被录取,按照今年湖北省的高招政策,无法再退档。邹父称,自始至终,院校未告诉他录取截止的时间。
家长觉得“吃闷亏”
其实,在今年三本(一)、(二)的招录中,还有一些考生和家长向报社“投诉”:院校向他们征求意见时,他们没有明确答复,院校就作了录取或退档处理,觉得“院校不尊重自己真实想法”的家长和考生对此很不满。自感“吃亏”的考生和家长们表示,独立学院既然向家长征求就读意见,就应该尊重考生和家长的“读”或“不读”的确切态度,而不应该自行为考生和家长“做主”。
征求意见不是政策规定
对此,独立学院也深感“委屈”:打电话原本是征求考生和家长的意见,但一些家长要再三考虑,但录取的流程不等人,一旦再联系不到考生和家长,只有自行决定。据悉,今年高招湖北省独立学院不再自主招生,全部按照考生的志愿网上投档录取,一些独立学院担心考生“录而不读”影响生源,所以在录取过程中,纷纷打电话征求考生及家长的就读意愿。对此,省招生部门称,没有规定要求院校必须征求考生意见,一般地,考生填报了学院的志愿,就应该被视为有报读的意愿。
信息不灵通影响录取
在今年的高招过程中,省招办多次提醒考生和家长:填报独立学院的志愿,一定要考虑家中经济情况,因为独立学院是按办学成本收费;省招办也提出,在该批次录取结束前,如果考生和家长不愿就读,应及时与院校取得联系。省招办在网上公布了录取流程,以及与院校联系的方式。
但是,家长们对招录流程的生疏,影响了录取。在遗憾之余,我们只能提醒下届考生和家长注意这个必须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