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佘峥 田家鹏)本三批录取虽然结束了,但是留下许多疑问,例如,为什么省内独立院校都未参加补录,补录名额为什么会较往年少那么多,等等。
这些疑问在昨日省高招办向媒体发布的新闻通稿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从录取结果看,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年是独立院校的胜利之年,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本三仅增招120人

今年本三仅增招了120人,比本一和本二都少,令人大跌眼镜,此间的分析认为,原因在于今年本三独立院校的招生计划是扩在前,再加上国家对招生计划的严格控制。不过,考生逐渐认可独立院校,也是事实。
今年本三线上生源十分充足,首轮投档完成招生计划比率相当高。
省高招办说,在第一轮投档后,文史类录取的考生占招生计划总数的80.5%,理工类则占招生计划总数的85%。
按考生第一志愿第一轮投档后即顺利完成招生计划的文史类院校占文史类院校总数的58.4%,理工类院校占理工类院校总数的69.5%。
省内独立院校今年没降分

省高招办说,与往年相比,今年本三批招生总体生源质量大为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本三批录取的文史类考生中,有20.2%的考生成绩超过了本二线;理工类考生的这一比例则占到14%以上。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省内独立院校并未像去年那样降分,其次没有一所省内院校参加补录。
省高招办说,今年本三的省内院校文史类招生计划总数为4628名,理工类招生计划总数为7398名。而第一志愿报考省内文史类院校的线上生源达到5518名;第一志愿报考省内理工类院校的线上生源达到9703名。
首轮投档后,文史类和理工类院校就有4所完成了招生计划,包括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和集大诚毅学院。此外,通过投放考生的参考志愿,生源相对不足的3所省内院校文史类和理工类的招生计划均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招生任务。
省外院校冷热有地域之别

今年,省外院校之间同样存在生源分布不均的状况,地处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浙江、云南等省份的绝大多数院校在首轮投档后就完成招生计划,而地处东北三省、四川、新疆、重庆等地的院校在首轮投档后,仍需要通过参考志愿调剂和征求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