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
这三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是同一个人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爱喝果汁的我,接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境界,初涉人世,意气风发,理想高远,“少年不识愁滋味”;爱喝咖啡的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备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已经不再回避艰难困苦,已经不再祈望任何时候都顺风顺水,时时吃一些苦,倒更能提醒自己振作,促使自己奋斗;只喝矿泉水的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经沧海,历尽周折,心灵渐趋淡定,宠辱升沉都不是很重要很在乎,“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一个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成熟,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风平浪静,一个人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真正永远保持童心,这是三道必须跨越的门槛,一个都不能少。
这三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是同一个人三种不同的阅读状态。爱喝果汁的我,抱着张爱玲、琼瑶的浪漫爱情小说当面包和枕头,在迷蒙的幻眼中勾画着白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的形象;爱喝咖啡的我,书桌上、书架上堆放着尼采、弗洛伊德,独坐时常常皱着眉头,说话时三句有两句引用了名言警句,文章里处处有长长的句子;只喝矿泉水的我,站在窗前看花开花落抬头望天上云卷云舒,偶尔也翻翻《庄子》、《菜根谭》,看两行又走走停停。
曾经看权威人士介绍:读中国古典,只要读好《庄子》、《史记》、《红楼梦》就够了。但事实上,恐怕大多数人不能够一开始就啃这几部,知识的积累有个从少到多的过程,理解能力有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阅读兴趣随年龄和阅历而改。一辈子只读甜蜜的爱情故事或者一开始就读深沉的哲学著作,都是不可能的,这三种不同的阅读状态也是一般人必须经历的,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
这三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是同一个人三份不同的情感需求。和林黛玉在一起,可以切磋诗词;和史湘云在一起,可以觥筹交错;和妙玉在一起,可以探讨生死有无……在宝玉眼中,贾府内外每一个都是好妹妹。其实何止宝玉啊!我们有时骂他是花花公子,每一个人的情感深处怕都有这样的愿望吧,只因为我们无缘身居贾府而已!古人说,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男人是希望既有德又有色,矿泉水和果汁、咖啡一样都不能少啊!当然,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只能选择一种,不是有很多人吃着碗里的还在盯着锅里的吗?这种欲望不能直接得到完全的满足,我们有时会进行迂回变相的寻求……孟尝君食客三千,鸡鸣狗盗俱不排斥,假如我们的经济条件许可,我们有几个人会甘愿离群索居过孤家寡人的日子呢?鲁迅虽然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事实上先生的朋友也是遍天下的。
单纯真诚是一种美,热情澎湃是一种美,老成持重也是一种美。
只有喝了果汁之后,品起咖啡才特别能感觉其苦;果汁喝了,咖啡饮了,再喝矿泉水,才能喝出水中淡淡的甜美。
20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