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 沈晓丽)历年来,高考作文题不仅是考生,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今年福建高考的作文题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本报昨天特别约请了几位作文教学专家对今年高考作文题进行点评。部分专家认为,今年的命题想象空间大,开放性强,有利于考生发挥;也有专家认为,命题意象过于直接,想要看到个性化的作文不容易。
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三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喝甜的。”一个人买了一瓶咖啡,说:“我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观点碰撞:此题让“涉深水者见蛟龙”
王立根(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
这道作文题强调选材与立意的开放性,给考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也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写作的关键点是 “读透”、“揣摩”、“想深”,不能就事论事,即要读懂材料中隐含的意思,揣摩话题的题外之意,深挖内涵,正确揭示寓意,要透过生活中的 “现象”,悟出生活中的“本质”(哲理)。所谓“涉深水者见蛟龙,涉浅水者见鱼虾”就是这个道理。
考生可以从人生的酸甜苦辣,各种人不同性格爱好、对生活不同的品味,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追求,以及尊重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尊重个性的多样性等方面入手、立意,让思维“发散”开来,并联系自己对人生的体味,写出个性化的文字。但,发散思维,联系现实不可牵强附会。有的学生从咖啡之苦,想到地震之害,就有些牵强,因地震造成的灾难毕竟不是生活中的咖啡。
材料给考生设置了思维陷阱
许序修(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厦门双十中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命题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材料情景于寻常的味道嗜好和选择中,体现的是不同的人生况味和人生志趣。因而,题目理解最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嗜好,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文化需求;二是不同生活嗜好的人体现不同的生活层次,不同文化需求的人体现不同的文化品位;三是选择不同的生活嗜好和不同的文化需求,体现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四是多元的社会为多元的生活选择和文化选择提供可能。这样理解才较全面。如果没有把握好命题材料的内涵,并据此恰当、巧妙地立意,要写出出彩的作文是比较困难的。
尽管材料本身没有阅读和理解障碍,但是,材料中的“味道”和“喜欢”,还是为考生的思维设置了陷阱。如果考生单纯停留在 “味道”、“喜欢”和“选择”上,就容易出现套题(平时考生就做过“味道”、“选择”等作文题)或偏题,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显得比较平庸和肤浅。
“意象”象征性过于直接
连子波(厦门松柏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由于所使用的“意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指向及思想内涵较为凝定,因此就“意象”本身来说,不具新颖性,不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咖啡之苦,饮料之甜,矿泉水之无味,这几个“意象”的并置,这个题目的指向就比较单一了,选择(不选择)哪一种饮品或者哪几种饮品,其实就是表现某种人生态度。这个题目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茅盾的《白杨礼赞》里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象征。苦,容易让人联想到挫折、磨难;甜,容易让人联想到幸福、生活中的美好场景与感受;无味,容易让人联想到超逸平淡的生活观。思维具有惯性,在文化生活中,很多联想其实是约定俗成的,联想越直接,就越可能束缚人的思维活跃性,也就是说思维创造的可能就越狭窄。
写得太高调容易大而空
戴松宣(厦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今年的福建高考语文作文,总体难度不大。首先,作文题给的材料很平实,让每一个考生都有得写。
其次,文体倾向不偏,有利于考生根据个人的特点、喜好选择具体的文体来写。
再次,审题难度不是很大。如果平时作文不是很好,想求稳,可以很直白地写跟味道有关的,表达自己喜好的文章;也可往深入去思考,写对生活、生命味道的感悟。也就是说,这个作文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立意,有利于发挥出考生各自的水平,对考生审题不会形成很大的障碍。
当然,如果要把这篇作文写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考生的文体取向要比较明确,最忌讳考生文体混杂,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类文体分类不明。再者,这篇作文也不宜一味地只往深处写,写得太高调容易大而空,泛泛而谈。
下水作文:在分殊中涅磐
——— 漫游于咖啡、水与饮料之间的辨证思绪
我在一种透明的晨风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之旅。
我走在道路的边缘。这座明亮的城市还熠熠闪光的胸怀里,是连绵不断的一排排高楼,空旷的场地,道路、山峰和高楼若断若续的轮廓。现在,所有的这一切都被裹在一片淡淡的雾中。薄雾控制了一切。
我不知道这座城市里是否还会有人像我一样,在雾纱还未离落的时候,竟真诚地思考生命。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它逐渐变成了金色。此时,我来到了一家刚开门的休闲咖啡店。柔软的雾罩轻轻地包围着,如同轻纱曼动,到处充满着变幻。
我走了进去。店老板显然刚刚苏醒。里面整齐有序排放的商品,证明了他的勤勉与精明。“我想要一杯咖啡。”我对店老板说。
“好咧。”店老板很殷勤。
我在靠门口的地方坐了下来。此境难得,能在这个时候体验咖啡弥漫的空间以及久违了的诗意化的闲韵。我喜欢咖啡,在那种又苦又甜的原生态味道中,感觉真实和浑厚,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早晨过后,微风轻拂,柔软的雾罩才开始散开,如同被丝丝地挑去,直到最后消逝。在更晚的时候,流散一尽的大雾,仅仅在蓝天里残留下一片踌躇不定的游云。
咖啡店里逐渐热闹起来了。陆陆续续来人了。一个西装革履、手带商务包、戴“银镶眼镜”的人走了进来。他挑了一个靠里的位置,放下包,冲店老板喊:“给我来一瓶水,最好是矿泉水。”
这是一个生计的人物,我想。水的淡,恰如生存的本线;而水的真,恰是生计的本意。我们都是从水中胚胎而生,又依赖于水。水滋养了我们,我们寄托于生计。
此时,城市里的活物都重新诞生了。已经破晓的白天,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子,再一次迎来了破晓。街头的各种声响纷杂有别,如同刚刚涌现。
一对情侣走了进来。他们显然还在热恋中。在靠窗的座位上坐定之后,那女的说:“给我来杯饮料吧,要那种甜果汁。”她莞尔一笑,灿如夏花。
“好咧……”店老板很热情。
这是沉醉在甜美的意境的幸福的人。我敢说,她对生活一定充满感激和满足,因为生活是甜美的结合体。没有什么比生活更富有幸福甜美的想象了,它超越于基本生计,舍弃苦涩的沉重。这也许是多数人的想象,也是最后的归宿。
在苦咖啡品尝的弥漫中,一种久违了的魅艳思辨产生了,我为之雀跃。那水、果汁以及咖啡,不就分别是那必需的生计、甜美的生活以及浑重的生命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又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又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世界千姿百态,思想各具分殊。这一切,如同外面街道上的青色悄悄弥漫,潜入了鹅卵石以及行人们混杂的气味中。骄阳升起来了,周围散发出一种潮闷的热,似乎是已经被刚才消散的大雾所浸透。
应该要有生命的价值。我想,在生活的不同体验处,恰是生活的真谛处。不是吗?在这个有雾的清晨,行人们的自由选择,无非就是世界的真相。而无论雾大雾小,一个城市的苏醒,却是如此漫无经心地重演——一种重新再生的强烈的感觉,此时,流过我的心间,如同所有的希望,竟给我带来了遥不可及的非现实的怀乡之味。
思想总比生存更好。我想。一口气喝完了那杯中剩余的一点咖啡。
厦大哲学硕士 南镜/文 我来写
选择往往受到客观条件限制
厦大新闻系大四本科生 陈晓秦
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说,各有所爱的背后隐藏的原因或许我们不得而知,咖啡谁能不爱,果汁谁会不喝,在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他们所做的考虑,所做的衡量,都是各种原因综合的结果,比如说受他们经济条件的限制,喝矿泉水的人未必不喜欢喝咖啡,只是经济所限。如果我来写这篇作文,我想反映一个主题,有时一个人的选择,并未出自他的本意,很多时候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当你做出一项选择时,你要考虑你的客观条件,不要盲目因为个人的一时喜好或是跟风,去追求不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
“你的杯中物和你的关系”
一银行职员 五月
如果我来写这篇作文,我可能会以“你的杯中物和你的关系”这样一个题目来展开我的作文。从你所喝的饮料,看每个人的不同喜好,然后再看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养生理念等。比如说,喝咖啡的人一般比较小资,喝果汁的人有口感上的喜好,喝矿泉水的人可能比较注重养生。
分析完这些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会把主题进一步升华。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喜好,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做适合自己的选择,不管是饮料还是生活决定。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想做一个明智的人就要把自己看清楚,在各种纷繁的选择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各地高考作文
上海市:命题作文:《他们》
山东省: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
天津市:人之常情。800字作文,除诗歌和话剧外体裁不限。
湖北省:举手投足之间。
湖南省:“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唐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广东省: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江苏省:命题作文:《好奇心》。
浙江省: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重庆市: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江西省:以零七洞庭湖鼠灾为背景自由命题。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