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招办昨日召开高招录取信息通报会透露:本一批的招生工作于昨日全部结束。
由于福建总体生源质量好,加上实行“高分保护”政策,省内外部分院校增加招生592名。而今年本一批招生志愿填报受专业“冷热”影响更加明显;“畏惧心理”也让部分招生数较少的名校“遇冷”。
据悉,今年本一批在闽招生的高校186所,计划招生15962名,实际招生总数为16554名。
名校在闽增招592人
今年的本一批招生中,文史类院校有122所,计划招生总数为2761名,实际招生2907名;理工类院校有183所,计划招生总数为13201名,实际招生13647名。有超过5成的院校首轮投档就完成了招生计划,全部本一批招生计划的80%也是在首轮投档就完成了。
由于生源质量不错,本一批的招生数量比计划增加了592人,其中清华大学增招15人,北大增招12人,复旦大学增招7名,四川大学增招20人,天津大学增招60人。另外,今年我省 “本一批”录取仍执行“高分保护”政策(文科为572分、理科为596分),所有上了需要高分保护分数线的考生都顺利被相关院校录取。
一些名校竟少人问津
从整体上看,本批次院校之间的生源分布与往年相比出现更加不均衡的现象。由于该批次部分省外院校的招生计划人数偏少,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心存“畏惧”,这些考生从“求稳”出发,往往选择报考招生计划数较多的院校。
据统计,省外参加本批次文史类招生录取的院校有113所,但只有56所院校在第一轮投档完成招生计划;理工类院校有172所,但只有105所院校第一轮投档完成招生计划。如:西南交通大学文史类计划招生7名,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线上考生只有1名。北京体育大学文史类计划招生9名,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线上考生只有2名;理工类计划招生14名,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线上考生只有7名。东北师范大学理工类计划招生7名,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线上考生数为零。
专业“冷热”影响更明显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受专业“冷热”因素影响越来越大,这个现象在今年表现得更加明显。今年本一批招生,外语、工商、财经、政法、电力、电信等往年相对较热门的院校或专业在第一轮线上生源投档相对充足,而农林、工业等院校或专业在第一轮线上生源投档时则相对紧缺。
另外,今年专业类别影响志愿填报还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往年较为热门的省内外师范类院校和专业,今年则出现线上生源不足的情况。而像地质、石油、矿业等一些往年相对冷门的院校或专业,大多在第一轮投档就能顺利完成招生计划。这种现象实际上也与当前的就业形势有着一定的联系。文史类,报考北方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一志愿生源相对不足;理工类,报考北方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生源相对缺乏。
(导报记者 林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