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房屋老旧狭窄,许彩敏把自己的卧房让给了弟弟,自己借住在邻居家。而这间小小的卧房也成了姐弟俩共同的“书房”。没有书架,没有书桌,但乐观女孩许彩敏不介意,她说:“缝纫机坏了,当书桌正好”
爱心档案
姓名:许彩敏
毕业中学: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
高考成绩:518(文科)
第一志愿:厦门理工学院
学费预计:4000元
东拼西凑 终于有了一台复读机
采访许彩敏时,她刚从疯狂英语学习班回家。这是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给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的学习机会。她说自己的英语不好,这次高考也是英语拖了后腿,接到教育基金会的通知时,她兴奋不已,立即收拾行李赶去学习。
在学校,彩敏的英语资料、学习工具就只有课本,家里供她的生活费每周也只有50元左右,根本没钱买复读机、电子辞典。为了把英语提上去,去疯狂英语之前,父亲千方百计凑钱给她买了一台复读机,这是她目前拥有的唯一一个“高档”学习工具。
苦中作乐 缝纫机当书桌
彩敏家的房子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时间流逝,两扇门已无法合拢,里屋的情况几乎可以从缝隙里看得一清二楚。父母亲的卧室是彩敏伯伯家的,彩敏原先也有一间卧房,但弟弟长大后,彩敏把卧房让给了他,自己则借住在邻居家。
现在弟弟的卧室也是姐弟俩的“书房”。窗前的缝纫机上摆着笔筒、放着书,这就是他们的书桌。房间里没有书架,两姐弟的书本只能堆在床下、墙角。可是他们很乐观,没有任何埋怨,彩敏笑着说:“缝纫机已经坏了,不能用,当书桌正好。”
深夜苦读 买手电也觉奢侈
许彩敏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宣传委员,学习勤奋,这一届150名左右的文科生中她排在20多名。在班主任杨老师眼里,这个从山区来的学生非常纯朴,比其他孩子懂事,学习也更投入、更勤奋。尤其让老师称赞的是,彩敏每天坚持早起,几年下来从没有改变。
每天6:00不到彩敏就起床早读,这个习惯在假期里也未曾改变。中午她不回宿舍午休,而是趴在课桌上睡,她怕自己睡沉后起不来耽误学习。当问起为什么不调闹钟时,她告诉记者,她没有闹钟,只有一把手电筒,那是用来晚上熄灯后看书的。没有手电筒时,她在宿舍外的路灯下看书。可是学校的路灯有三四米高,看着难受,经常会觉得眼睛痛;冬天风大,更是冻得她全身发抖无法集中精神。后来实在不行,彩敏才“奢侈”一回买了把手电筒。
孝心拳拳 最挂念在外的母亲
说起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的母亲,彩敏眼里泛起了泪花。为了给孩子凑学费,这位母亲已经连续多年在外打零工。恋家的彩敏不想读外地的学校,她舍不得离家人太远。她说在厦门读可以常回家,这样心里踏实。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从初中起,许彩敏就在假期给附近花厂做散工。把花厂的材料拿回家“加工”,这样还能兼顾着做家务。要把散碎的材料做成一束漂亮的花很不容易,刚开始怎么都做不好,但时间长了,也就熟练了,一个暑假还能为家里挣一些生活费。
彩敏的父亲坐在厨房角落里眉头紧蹙。他说,家里的三头母猪只有一头生崽,以前每只猪崽能卖300元左右,加上彩敏母亲在外打零工赚的钱,一年也不过两三千元。可是现在饲料价猛涨,卖猪崽也赚不到多少钱。
今年许彩敏的弟弟初中毕业,高中的学费更高。父亲说,猪崽全都卖了,实在不行也只能将家中的牛卖掉,可是这样仍然没法凑齐姐弟俩的学费。想起这些,这位硬朗的汉子连连叹气,但他表示:“砸锅卖铁,不管借多少债也要让孩子读书。”
见习记者 明小莉 实习生 郑熹遷 沈竹士/文 沈威/图
